近日,包括RWE、Vattenfall和TNO等,来自欧洲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16家企业,正联手推动OESTER(海上电力储存技术研究)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任务驱动研究、开发和创新(MOOI)框架下获得荷兰企业局的批准。
OESTER项目核心任务是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成熟、降低风险和验证创新的海上电力存储解决方案。该项目为期三年,有望加速海上电力存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
这个项目正在评估与测试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类:
一是短期储能,通过将电池集成到风电机组的单桩基础中实现。
二是中期储能,通过在风电场中安装压缩空气储能(FLASC)和地下抽水蓄能 (Ocean Grazer)设施实现。
三是长期储能,通过安装在海上风电平台上的电解槽系统(Battolyser)实现。
研究者们将开发初步前端工程设计(FEED)和原型组件来验证这些混合电力系统,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混合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准确反映物理作用,了解系统性能并优化GW级的电网运行。
这个项目通过将储能系统集成到海上风电场中,支持下一代海上风电项目成为结合风电、储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能源中心。
Verlume首席执行官Richard Knox表示,储能将成为海上风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OESTER项目的参与者,Verlume将为项目提供MWh级的Orah智能能源管理和储能系统。我们已经详细探讨了如何推进海上风电的系统集成。
RWE的OranjeWind知识项目经理Bas Jansen谈到,在OESTER项目中,我们将获得大规模海上储能的宝贵经验。包括OESTER将展示在哪些条件下,海上储能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以便在未来的海上风电场中进行采用,实现更好的系统集成。
事实上,我国不少整机商已经针对陆上市场,推出了“一机一储”解决方案,在风机中集成了储能设施。在笔者看来,欧洲OESTER项目则更近一步,在单桩基础中集成储能设施,可有效利用单桩的中空结构,针对海上环境对储能系统进行防护,并提高机组的集成度,降低整体成本与重量。但目前这项集成技术尚处探索阶段,海上风电市场也还未发展到必须采取此类技术的阶段。因此,其价值更多是体现在提升海上风电储能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