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5我国风电产业走出低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4  浏览次数:187

  走出低谷,守得云开雾散的我国风电产业,在2015年增势强劲。

  这一年,风电并网装机超过1亿千瓦,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也毫无疑问,而为了拟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缺口,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也得以上调。也是在这一年,风电上网的标杆电价明确下调,而逐渐改善的弃风限电现象却明显反弹,给2015年的风电发展笼罩了重重雾霾。

  成绩也罢,问题也好,数字的背后,既有中国风电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变,也有长期以来制约行业发展顽疾的反复胶着,而细数行业这一年的发展,无疑跳不出以下这些关键词。

  关键词1:1亿千瓦

  2015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超过1亿千瓦,居全球首位。

  仅仅十年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便从2005年占全球装机的2.0%,跃升为25.9%。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70万千瓦,到3月底,累计并网容量10107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提前完成风电“十二五”并网装机“1亿千瓦”的规划目标。

  近十年来,我国的风电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2009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2012年一举突破5000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大国。

  十年走来,我国培育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而在这个巨大市场的推动下,风电设备制造业从最初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到现在已经整体上掌握了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虽然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但大多数整机企业的利润较低,有的还处于亏损和盈亏的边缘,风险承受能力很差。除此外,不合理的过度竞争,再度反弹的“弃风限电”,缓慢发展的分布式风电,有效、能为全行业服务的公共试验平台欠缺,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滞后等问题,还一再困扰着行业的发展。而期间,中国风电也曾一度坠入谷底,整个行业陷入寒冬。如今,守得云开雾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中国风电,正迈开大步从注重速度和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对于中国风电产业的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关键词2:弃风限电反弹

  明显反弹的弃风限电,令2015年的风电笼罩在了重重雾霾之中。

  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全国的弃风限电出现明显反弹,且某些地区下半年还愈演愈烈。

  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上升6.8个百分点。局部地区更为严重,吉林、甘肃、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6个风电大省限电比例超过或接近20%,其中吉林高达43%。

  2015年下半年,甘肃、新疆等省份限电进一步加剧,7~10月份甘肃限电比例每月都在50%以上,严重程度前所未有。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超过15%,均创历史新高。

  我国的弃风限电在2012年达到高峰,当年弃风电量达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开始好转,弃风率降至11%,并于2014年上半年降至8.5%。

  事实上,大规模的风电消纳堪称世界性难题,但我国的风电消纳问题更为突出,折射出风电行业自身和其他电源之间、风电和电网之间的诸多问题。而弃风问题难解,也暴露了我国能源规划、建设和运行中的种种矛盾。

  从建立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机制,到鼓励多种方式的就近消纳,再到加强分散式风电开发,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不少探索,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弃风限电的问题。而在电力市场进入低增长、低利用小时数“双低”通道的背景下,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这一现象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作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破解环境污染难题的首选,“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风电发展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对于如何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先发电制度、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等,值得期待。

  关键词3:风电电价下调

  捱到年底,调价终于发文。2015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明确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下调。

  上一次调价是在2014年底,将一类、二类、三类风能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下调2分钱,四类资源区价格维持不变。

  最新的这一轮调价方案则定于2016年、2018年对陆上风电各类资源区价格的降低。根据之前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2020年风电上网电价将与煤电电价相当。

  除了风机成本大幅下降外,此次调价政策的意义再明显不过:合理引导风电投资,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

  据中国风能协会测算,风电上网电价每降低1分钱,企业内部收益率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降价幅度较大的前三类风能资源区项目吸引投资的能力将会有所下降。与此相对的是,山西、安徽、江苏、福建等风资源较好、弃风率较低、项目存量较大的四类风能资源区投资价值将得以凸显。

  因此,标杆电价下调后将有相当一部分风电项目不再具有开发价值,而风电项目的开发重心也将逐渐向华南、华东等负荷中心区域集中,既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合理收益,又可以有效引导风电产业投资和项目合理布局,提高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效率。

  根据调价文件,2016年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但于2017年底前仍未开工建设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这意味着,政策出台前已经核准项目还有1年的建设期,对于风电建设而言,这一期限较为宽裕。因此,上次调价引发的“抢装潮”,尽管还是会如期而至,但也不至于“疯狂”。

  关键词4:电价附加提高

  时隔两年后,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发改委再次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以拟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缺口。

  当日下发的《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决定对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提高到每千瓦时1.9分钱,比之前实施的每千瓦时1.5分钱的标准有所增加。

  该增幅远低于每千瓦时2.5~3分钱的行业预期,预计可多征收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190亿元——仅够补贴之前拖欠费用的一部分。2015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近300亿元,相对往年有所增加。

  一直以来,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补贴拖欠严重已不是新闻。据报道,全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总计在700亿元以上,且通常情况下,拖欠期限达2~3年之久。因此,有人士认为,相比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及时发放补贴资金则更为紧迫和重要。也有消息称,财政部正在分批下发拖欠的补贴资金,但具体操作日程并不明确。

  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是上网电价还是资金补贴,未来国家对风电和光伏行业的扶持力度不如起步时那样大了。毕竟,扶持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够摆脱扶持。

  关键词5:三一重工与奥巴马和解

  2015年,因收购美国海军基地附近风电项目而引发的三一重工诉奥巴马案,终于有了最终结果。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4日,三一重工在美国关联公司罗尔斯(RallsCorp.)宣布,与美国政府正式就收购位于俄勒冈州四个风电项目的法律纠纷达成全面和解。罗尔斯据此撤销了对奥巴马总统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诉讼,美国政府也相应撤销了对罗尔斯强制执行总统令的诉讼。

  纠纷始于2012年4月。当时,罗尔斯从希腊电网公司TernaUS处收购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海军军事基地附近的ButterCreek风电项目,并取得了该项目建设的所有审批和许可。为此,三一重工先后投入了1300万美元。

  但仅仅过了两个月——2012年6月,CFIUS要求三一重工需要就该风电项目举行听证会,并在随后以“涉嫌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被要求立即停工,并禁止任何转让。自此,拉开了三一重工与美国政府争取合法权益的序幕。

  事实上,该案件不单为三一重工在美国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也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在美国投资,取得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案例。中国企业国际化应该用国际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方法来处理在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尤其在美国,中国企业应该大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事实上,除了三一重工,华为、中兴等企业都曾在海外收购过程中碰壁。美国近几年对中国赴美收购审查数量占比最高,而这次和解案例,无疑对美国投资审查制度提出了改进要求。

  关键词6:海上风电“小步快跑”

  尽管距离东海大桥开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序幕已有四年之久,但在众声喧哗之下,这个产业的发展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海权、风险、标准、电价等,各种成长的烦恼如影随形。

  按照规划,目前,我国将建成500万千瓦海上风电,但实际上只完成了1/10左右。

  身披“不占用陆地资源、风能资源更加丰富、装机规模更大而且没有限电问题”的光环,近年来,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海上风电正越来越受青睐,建设热度也是不断高涨。但巨大的项目风险,令其一直都步履蹒跚。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业内众所周知的2010年完成招标的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到2013年才核准。

  不同于欧美,中国大部分海上风电场都位于中等水深、浅水甚至滩涂区域,面临着浅水波、破碎波问题,以及潮流流速大和软土地基等特殊的建设条件。沿海台风的肆虐,使得机组和基础的强度要求更高、运行策略也更加复杂。而受批地影响,国内海上风电场的区域面积普遍偏小,风机排布密集,风机间的尾流影响又很大。且当下并没有针对中国海上风电特点的完善标准体系。

  同时,由于起步晚,国内还缺少经历过长期考验的海上设备供应商,海上风电施工、运维经验也比较匮乏。

  尽管如此,但随着陆上风电优质资源的日益匮乏,储量丰富的海上风电开发依旧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场吊装容量66万千瓦,并网容量44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五。

  而国家安排的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无疑是风电产业最大的机会。

  业内专家建议,尽管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和配套产业链等,但在环境压力下,海上风电的发展比预期要快,企业一定要做好准备,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控制技术质量、积累经验教训进而形成自己的标准,即“小步快进”,将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分开做,逐步积累经验,以尽量小的装机容量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不同海域风电工程建设的经验,达到最优、最佳方案。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