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跨越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新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着提高。
从2011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68亿元,增速达到15.2%,创1995年以来新高,在全国排名第一;到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79.6亿元,2009—2014年均增长11.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数据变化带来的欣喜是,“十二五”以来,我区经济总量、发展效益均大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产发展后劲充足
自治区提出“使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更加协调合理,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内生动力优势,把后发优势转化为增长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持久发展优势”的深化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
据自治区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在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良好势头的带动下,我区第三产业增速向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高于第二产业19.9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谓明显。
这只是“十二五”期间,我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2009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重为17.8:45.1:37.1,2014年,这一结构比重调整为16.6:42.4:41,从中可以看出,与2009年相比,国民经济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趋降、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的局面。2014年,我区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第一、二产业,达到10.9%。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区工业生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57亿元增至2014年的3179.6亿元,特别是近5年,工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效果显着,为我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基本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的初具现代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
“十二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区促进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
2011—2014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759.43亿元、902.19亿元、1491.6亿元和1640.6亿元,4年平均增速达29%。2014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自治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我区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十二五”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的总体要求,我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竞争实力稳步提升,在国内外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战略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目前,我区培育出特变电工、金风科技、新疆众和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新兴能源产业优势持续放大,风电和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处于全国先进地位;“煤—电—铝—电子产品”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初步形成,电子铝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高压电极箔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具有独特疗效和地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快速建设,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石油工业“一业独大”局面改变
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还表现在工业领域,以往石油工业“一业独大”局面持续改观,有色、化工、电力、制造等传统强势产业出现积极变化。“十二五”以来,在化工、电力、钢铁、有色、煤炭等优势行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区非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占工业经济的比重快速提升。2014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增加值1636.84亿元,比2009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60.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在2012年首次超过石油工业占据半壁江山后,2014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工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轻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满足内需、扩大就业、服务“三农”、出口创汇、繁荣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承担着自治区农副产品转化、农民增收的重任,未来将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绿色、环保将是现代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我区食品工业具有绿色、高品质的特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