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在经历了2011-2012年深度调整期后,预计将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金风科技(002202.SZ)执行董事、副总裁曹志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时说。
曹志刚指出,“2015年公司在手订单总量将再创新高,截至201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量已超过12GW,较上年同期增长37% ,特别是公司去年新推出的2.0MW机组,上半年订单量已超过2GW,预计今年该产品销售会有不俗表现,也将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金风科技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企业之一。依托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机遇和各项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持,已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已经分别在国内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在本次采访中,金风科技首次透露了其以降低度电成本为核心的转型计划: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制造+衍生服务型企业。
风电行业逆势增长可期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70个风电场项目开工吊装,新增装机5474台,装机容量为1010万千瓦,同比增长40.8%。这是继风电产业在2011-2012年遭遇严重滑坡之后的最好成绩。
目前,中国风电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步入稳健发展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其中,风电上网电价的调整是今年风电行业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陆上风电上网电价调整方案,除第四类风资源区外,将其他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并规定以2015年12月31日为电价分割线,对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准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陆上风电项目仍可执行较高电价。这一政策的实施促使风电开发企业在短期内出现抢装,预计2015年全年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金风科技独占全国风电新增装机总容量的20.6%,其半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208.2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90%,在风电制造企业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与装机容量相比,上半年金风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更大,两者的增幅分别为110.90%和276.62%,达到94.29亿元及12.45亿元。
此外,随着三北地区电力输送网架的日趋完善,这个曾在过去几年增速下降的地区,或许会在未来几年重新放量。
而对于2015年12月31后风电电价下调后的市场前景,金风科技管理层得出的结论是:在短期内会对风电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看,如果风电的度电成本下降至可与常规能源竞争,从而无需政策支持和额外补贴,中国乃至世界对风电的需求则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曹志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电价调整只是短期刺激因素,他对风电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前景仍持有乐观态度。“根据最新的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装机容量达3400万千瓦,为行业未来发展传递积极的信息。”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在于电力行业本身。“中国电力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2014年风电占全社会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2.8%,这一数据上半年提升到3.7%,但与国家发改委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更与发达国家的风电消纳比例相距甚远。”曹志刚引用丹麦的数据:“2014年风电消纳比例已经接近40%。”
金风镜鉴:提升产品质量 维持现金流
实际上,风电行业刚刚走出行业深度调整期。
随着2008-2010年的高速增长,风电机组的产品质量开始出现下降。以2011年2月24日发生在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尤为突出,导致598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出力84万千瓦,并造成西北主网频率最低至49.854Hz。这是在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生的对电网影响较大的一起事故。此后的2011-2012年,风电行业进入紧缩调整期,直至2013年起才逐步回暖。
回顾2012年,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这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20多年来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风电弃风进一步加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2年,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全国平均为1890小时,较2011年下降30小时。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曹志刚坦承:“金风科技在初期受到很大压力,并有些恐慌。”
面对行业危机,金风科技管理层迅速做出决策,从事后效果来看,可成为企业应对行业危机的镜鉴。
曹志刚告诉记者:“日子不好时,很多企业本能是收缩的,但金风科技反其道而行之,做了大量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
金风科技与零部件企业一起做了很多预防性投入,诸如建设实验室、与零部件厂商制定新标准等。这些新标准也进一步抬高了风电的发展水平。在脱网事故发生后,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每个企业都要具有5个电力合规性标准,如低电压穿越、无功补偿等,这在以前是不清晰的,重新定义质量标准,需要与供应商一起做投入,最后能够见到的是可利用率提升了,损失降低了。
金风科技在行业周期中意识到的另一个经验是现金流的重要性,风电场开发业务在业绩下跌时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曹志刚说:“行业景气时,风电场是锦上添花,但在困难时期,由于有发电收益,可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现金流支持。”
金风科技的风电场开发业务始于2006年。在经历危机后,金风科技正式将风电场开发纳入其主营业务,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风电场项目累计发电装机容量204.95万千瓦,其中权益装机164.9万千瓦,在建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139.9万千瓦,权益装机容量129.6万千瓦。报告期内,金风经营的风电项目实现收入83475.92万元,同比增长60.43%。
“经历了此次波谷,风电场投资建设更加清晰有力了,也将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曹志刚表示。
以降低度电成本为核心的战略转型
在经历行业低谷并重新进入增长期,尤其是风电上网电价下调之后,金风科技的战略也随之发生调整:以降低度电成本为核心,从设备制造型企业转变为制造+衍生服务型企业。
曹志刚表示:“今后,金风科技的思路是以度电成本的需求作为研发、制造和服务的基础。”
度电成本的下降不仅仅局限于风机造价的下降,采集风能效率的提高更加重要。作为提高风能采集效率的举措,金风科技也推出了柔性塔架。按照风电的规律,塔架每增高10米,平均风速至少增加0.1米/秒,这将为发电商带来更高的效益。
不仅如此,在增加塔架的同时,金风科技希望尽量减少重量的增加,在运行维护层面,金风科技试图颠覆行业内常用的“可利用率”。“可利用率”是衡量风电机组性能的常用指标,其算法大致是用风机故障时间除以一年8760小时。
但在曹志刚看来,此前的算法过于简单,“还有一种算法更加精细,将一年中因无风、风速过小或过大造成不能发电的时间刨去,这样也许只有5000小时了,应计算在这5000小时内风电机组有多少时间可以发电。”
这对风电服务是一项很大的变革,应尽量确保在发电风速范围内使风机处于运转状态,这就要求服务从原来的定点定修,转变为通过风功率预测等手段做预防性维护了。
在降低度电成本的进程中,金风科技也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和工具。
金风科技还计划将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延伸至智能电网,今年3月位于江苏大丰的智能微网项目已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制造+衍生服务型企业是金风的前进方向。”曹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