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政策扶持!苏北能否成为撬动海上风电支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09  浏览次数:203

  日前,国务院对外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的苏北海域包括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毗邻海域将统筹规划海上风电建设。这意味着拥有良好风电产业基础的江苏省将成为国内各大风电企业布局海上风电的前沿阵地。然而,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实际状况远远落后于规划目标,苏北海域能否成功作为一个支点,撬动整个中国海上风电产业?

  具有先发优势

  “苏北地区发展海上风电,不论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还是从项目开发的角度,或是装备制造基础的角度,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上海电力设计院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出台《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规划了44个项目、总装机容量1053万千瓦。其中,江苏占18个项目、总装机容量348.97万千瓦,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盐城市副市长周绍泉表示,盐城市海上风电开发规模达千万千瓦级以上,占江苏开发总量的52%,在全国地级市中独占鳌头,跻身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方阵。目前正向实现海上风电“第一市”的远景目标迈进。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风电专委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江苏省在苏北沿海规划了五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五座海上风电场全部遵循双十原则,即风机离岸距离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过10千米时在水深不少于10米的海域布局,试图在规避土地矛盾的同时,充分利用沿海风能。

  盐城大丰风电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康红表示,近年来,大丰经济开发区作为江苏省级开发区和国家环保部批准的首家生态经济开发区,在风电场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国家第三批和海上风电首期特许权项目均落户大丰。目前大丰已建成风电场约5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拟建风电场150万千瓦,其中陆上30万千瓦,海上120万千瓦。大丰有望打造成江苏乃至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的桥头堡。

  相关企业纷纷布局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江苏已经吸引了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如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的如东10万千瓦潮间带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项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江苏响水近海的风电项目、国电龙源在江苏大丰的2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在盐城市滨海北区的风电项目、大唐国信在盐城滨海的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鲁能集团的东台2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等。

  华锐风电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海上风电领域的行业领军者,早在2008年底,就为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提供了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截至2014年底,华锐风电海上累计装机容量达170兆瓦,占国内市场25.8%。

  华锐风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江苏完成了“一园、两区、一中心、一院”的产业布局,即:江苏华锐风电产业园、华锐盐城风电产业园区、华锐射阳临港风电装运产业园区、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江苏省(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未来将通过立足江苏,辐射华东,从而带动全国。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此前也对记者表示,目前,金风的2.5兆瓦风机已经在潮间带风电场顺利运行,3兆瓦样机已经运行了好几年,6兆瓦样机刚刚开始运行。金风科技在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储备,以迎接下一步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

  此外,中材科技在盐城布局了6兆瓦海上风电叶片项目;风电叶片另一巨头中复连众则以连云港为基地,进军全国市场。

  技术和成本瓶颈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却有着不小的差距。截至2014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40多万千瓦,与2015年底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相距甚远。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阻碍海上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上风电涉及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规划,海洋资源该如何整体开发一直缺乏综合统筹考虑。此次《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发布,将有望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基础。“而技术和价格则是阻碍海上风电发展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江苏要想带动全国海上风电发展,也必须率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该业内人士称。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进技术,试点先行,启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试点项目并建成投运;第二阶段是2009年启动海上风电规划工作,采用特许权招标方式探索发展;第三阶段是201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成立能源行业风电技术标准委员会,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实施规模化探索。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理事长杨校生认为,海上风电产业链及标准规范尚待完善。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海上风电面临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风险。

  作为分频输电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锡凡长期研究如何将分频输电技术与风电等新能源相结合。在他看来,海上风电建设施工困难、检修成本高,环境较为恶劣,不同方案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对海上风电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有风电整机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内诸多企业都在进行海上风电的技术储备,但并没有建立起与海上风电需求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我国5兆瓦和6兆瓦级的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海上施工设备也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

  一位业内人士此前向记者表示,欧洲是海上风电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对比可以发现,欧洲土地资源寸土寸金,陆上风电资源趋于饱和,中国还有大量陆上资源没有完全开发,陆上风电每千瓦造价约为7000-8000元,而海上风电造价达到每千瓦16000元,几乎是陆上风电造价的2倍,而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并没有达到陆上风电电价的2倍,考虑到海上风电的经营风险更大,因此对于项目投资而言,目前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水平的吸引力还不太大。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