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装机情况调研和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出口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订单总计305台,共49.4万千瓦。
统计显示,上半年,东 方电气、金风科技、联合动力、明阳风电、远景能源、重庆海装共6家企业(不包括外资及合资企业)有出口订单项目,而去年同期仅有2家。其中,联合动力占比最高,出口合同总台数163台,出口合同总容量244.5兆瓦。
借助“一带一路” 抓住新兴市场机遇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到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0吉瓦。其中,印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里实现稳步的增长;拉丁美洲也正在成为一个强劲的区域市场,其中的领头力量是巴西,墨西哥紧随其后;非洲市场开始崛起,在南非、埃及和摩洛哥的引领下2014年的装机首次超过了1吉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表示,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有望弥补发达国家风电停滞不前的情况。这些新兴市场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基本吻合。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传卫认为,近年来受欧债危机影响,西欧等国放缓了清洁能源的步伐,恰恰给了中国企业机会。中国风电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海外市场。
华锐风电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地区是潜在的经济高增长地区,对能源供给有庞大的需求。风电完全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带来清洁、持续、安全的能源保障。华锐风电已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地区的重要国家——土耳其,并参与建设了土耳其USAK省的USAK风电项目、YALOVA省的YALOVA风电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掘金“一带一路”奠定了基础。
不过,乔黎明提醒说,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这些对于国内的企业还很陌生,需要慎重对待。风电项目常常具有操作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很多新兴风电市场常常有出口数量大、合同额高的项目,而其法制环境还不完善,更要注意风险。
质量与数量并举 提升出口含金量
在业内看来,风电机组的出口对于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重大意义,风电机组出口将是促进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只有经过国际风电市场的历练,中国风电企业才能真正变强。
目前,中国风电制造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推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运行环境需求的产品,包括低温、湿热、台风和高海拔等环境下运行的机组,特别是满足低风速区域要求的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由风电机组出口衍生的风电设备运营维护市场,也正在带动“中国服务”走出国门。
不过,要在风电机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最终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
一位风电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起步阶段,我们不得不选择小批量的销售,拥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取得了必须的认证和海外运行业绩后,凭借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以大规模开发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
显然,中国风电“走出去”虽然具有制造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中国走出去智库的专家告诉记者,“走出去”不仅仅是资金“走出去”的问题,更涉及技术研发、政策的落地,包括认证监测以及后期的接入等问题。
“风电产业一方面要加大出口数量,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和附加值。”一位风电资深人士表示。
依托项目带动产业链“走出去”
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和中地海外集团联营体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已经成为中国风电“走出去”的一个典范。今年6月,二期项目完成风机吊装。正是这一项目带动了联合动力、三一重能等国内风电制造企业抱团走向海外。
据了解,已经竣工投产的阿达玛一期风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技术、标准、管理、设备整体走出去的风电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主要为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新落成的非盟会议中心供应电力。二期风电EPC项目引入了新的风力发电技术,建立了风电建设技术和电力入网检验标准,有效带动了中国风电制造产能的转移。
“阿达玛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依托项目,不仅带动了设备制造走出去,也带动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乃至中国服务走出去。这值得其他项目借鉴。”中国走出去智库的专家表示。
业内人士建言,风电产业最好是依托海外项目全产业链走出去,包括风电场投资商、风机设备制造企业、认证机构、科研机构等都要形成合力。这样才能闯出中国风电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