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热带海洋上三台共舞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台风带来的降水对农业、水库蓄水等也有有利的一面,应该如何科学的认识台风?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我们,台风的灾害主要是由伴随的狂风和暴雨等引发的。然而,台风的风场具有显着的径向分布特征:台风云墙附近的风速最大,云墙以外风速随着与台风中心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单调递减、风害也随之减小。此外,台风登陆,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用于风力发电。另一方面,台风降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从而缓解旱情)、补充地下水(从而减缓地面沉降)和江河湖泊及水库的蓄水量,即使形成了洪水,也是可供调度、济旱的水资源。当前,国内外洪水资源化利用、风力发电等新兴可持续能源利用产业正方兴未艾地发展。由此可见,伴随台风的大风和充足的雨水也不乏益处,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风调雨顺”的降水资源将可能减少,而台风暴雨性降水及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因而,台风也是一种宝贵、而且日渐重要的、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的可能被利用的潜在资源。
第一,台风这一热带系统为人类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台风带来的降水占当地全年雨量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在美国东海岸约占1/3,台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华南夏秋季,台风也是主要降水来源,浙、闽、两广地区7、8月份的降水量约有50-70%来自台风降雨。登陆我国的台风大多发生在盛夏季节(7-9月),而盛夏正是我国南方旱情如火的伏旱季节,因此台风降雨在可能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危害的同时,也能及时缓解、甚至解除几十万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的旱情。如2004年登陆浙江的台风“云娜”,在造成浙江省201亿多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缓解了江南大部的旱情,其中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并未出现灾情。类似的例子每年都有发生。可见,台风降雨实际上是我国南方大陆盛夏翘首以待的水资源,是久旱少雨时解除旱情的主要因素,也为水稻生长、水利灌溉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缓解酷暑和电力需求。台风带来的充沛降水在缓解伏旱的同时,也能缓解了当地的高温酷暑之苦。例如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结束了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再如2004年江南的持续高温也正是由台风“云娜”终结的。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从而缓解了能源(电力)的紧张程度。如2004年盛夏江南大部的电力紧张即是由台风“云娜”缓解的。另一方面,进入江河和水库的台风降雨还可能直接用于水力发电,从而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程度。据报道,1995年夏,广东省水利厅根据准确天气预报,下令在9505号台风来袭之前,全省大、中型水库放水发电,过后让台风雨再把水库灌满。结果这个9505号台风果然为广东省多发电800万度。因此台风又成了盛夏宝贵的水电资源。
不仅如此,登陆后减弱的台风大风还是潜在的风电资源。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及其岛屿地区每当台风登陆后即可出现1次大风过程,其影响半径达400-500公里,而且只要不是在台风正面登陆的地区,风速一般小于26米/秒,在风力发电机切出风速范围之内,因此是一次满发电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