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风电行业中,没有几家整机制造商能像三一重能这样,砸下三十多亿重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全产业链建设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要有足够的实力;其次,企业要有披荆斩棘的魄力;第三,企业要熬得住超长的回报期和极端的调整期。此外,还要敢于面对行业的质疑。
在三一重能总经理谢志霞看来,三一重能在全产业链的道路上能够始终勇往直前,正是因为具备了以上几个条件。
谢志霞表示,希望行业对于全产业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风电技术需要颠覆性创新,风电发展需要重资产投入,这是行业对全产业链的呼唤。三一重能为全产业链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一路传承下来,如今全产业链已经成为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制胜的根本,未来也不会改变这个选择。 “全产业链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并且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坚持全产业链是为了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给整个行业的一个保证。”谢志霞对全产业链做了如是定位。
1、全产业链是风电行业技术革新的最佳平台
经过几年的积淀,国产风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得到了显着提升,但缓慢的技术进步也只是集中在不断加大容量和持续细分功能这两个方向,真正能称为 “颠覆性革新”的技术变化并没有出现。这与国内风电制造业起步初期门槛低、轻资产、无序竞争的发展方式有关。很多企业蜂拥而上又快速消失,能够坚持下来的不过是为首的几家大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无法在技术创新上专注投入。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行业进步。
谢志霞认为,只有全产业链才能够让风电行业有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和突破性发展。全产业链企业有集成研发的优势,有推动创新的动力,有完成创新的平台,更有专注创新的人才。
举例来说,一个纯粹组装型的企业,如果想改变增速箱的技术,就需要跟增速箱厂家进行各种协商合作和技术共享,更多地跟随行业统一标准,没办法做太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缺乏技术飞跃的基础,只能通过价格竞争实现市场竞争。
而三一重能的全产业链正是为了颠覆现有的技术局限而生。三一重能以赶超业内标杆产品为目标,从初始设计到精密实验再到数字化智能制造,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和实验验证。依托全产业链协同研发的综合平台优势,三一重能可以通过提升发电量、使用替代材料、轻量化设计、智能安装和远程监控等多种措施的组合,大幅降低“度电成本”。
谢志霞向记者介绍,应用最新技术的试验风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10月份实现并网。谢志霞十分期待三一重能这次全新的亮相能给行业带来一股技术革新的新风。
2、全产业链是打造可持续售后服务的坚实基础
风电项目长达20至25年的运营周期,使得持续的售后服务变得尤为重要。谢志霞对三一重能的售后服务能力很有信心。他表示,三一重能的服务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备件全。而这些优势都是建立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之上。
(1)速度快。首先,三一重能的驻场服务队伍技术成熟,熟悉产品,能快速应对现场突发问题,总部的快反工程师12小时内可抵达全国风场。这是因为在全产业链下,所有产品都有相应的服务工程师做维护,不需要服务外包;其次,全产业链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制和直供,三一机组的零部件出现问题不用层层协调,可第一时间快速替换;第三,三一的其他产品也为三一重能的快速服务提供助力。例如由三一自主研发的风机维护专用汽车吊,可实现风机大部分空中维护,比履带吊维护效率提高5倍以上。
(2)备件全。全产业链下,风电机组的所有关键零部件都有编码登记和设计图纸,如果零部件出现问题,即使型号停产,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维修,必要时还可随时启动该型号的标准化生产;对于非自制零部件,三一重能则采用“中心+区域”的物流管理模式,保证所有备件及时补仓、随时发货,不会造成客户长时间停机等备件的情况。
谢志霞认为,要提供长时间的、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全产业链的优势正可充分体现。目前风电市场上零部件供应商队伍呈现多样化,市场波动、供应商战略调整均会影响零部件服务质量,特别是进口零部件的服务更难以控制。作为全产业链企业,三一重能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投入到服务建设,从协助设计到电网兼容再到优化管理,形成了以服务文化、人才激励、服务资源、信息系统、配件管理、服务监控、售前服务、后市场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八要素”管理体系,大大减少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依赖,使三一自主运维、服务能力达到了质的提升,为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售后服务,创造最大限度的客户价值夯实了基础。
3、三一强大的综合能力是全产业链模式的有力保障
“很多人提出质疑,三一风电机组的零部件难道会比专业厂家做的更好?这是全产业链模式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之一。”谢志霞对记者说,业主关心的是全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如何在技术、品质、产量等方面与成熟的专业厂家相媲美。他认为:“产品做强做好的根本要素有三个,第一,有专业的人才队伍,第二,有强大的制造能力,第三,有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三一重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掌握了这三方面的综合优势。
(1)专业的人才队伍。三一重能拥有院士级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600多人的研发团队,拥有从三一集团各事业部抽调的近千名熟练技术工人和百余名优秀管理人员,可以说,整个三一集团相当部分的核心人才都已集中到了三一重能。
(2)强大的制造能力。三一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工艺制造上有十分成熟的经验。依托三一集团的强大支撑,三一重能的制造能力在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里是数一数二的。谢志霞介绍,三一重能自制大部件应用在整机上以后,体现出来的产品载荷性能、寿命等指标均达到了行业要求。其中,主控和变流系统是通过整体设计完成的最佳匹配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平衡。
(3)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三一重能按照波音公司的航空级质量标准来设计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绝不放过任何环节的质量缺陷。在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下,三一风电机组体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如山西省泽清岭和织女泉两个风场的三一机组就囊括了山西省2014年全年发电量的冠、亚军。
全面掌握人才、制造、质量三大核心能力,三一重能打造全产业链上的全面优质产品就有了有力的保障。随着未来风电机组不断向大容量发展,部件匹配、运输、吊装等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而三一重能的全产业链优势则会逐渐显现。谢志霞透露,三一重能通过全产业链提高部件匹配度,可将6.0MW机组的体积缩小至接近3.0MW机组,另外在机组运输和吊装方式上也有不少创新。
4、三一正在走向世界 风电业务是“开路先锋”
谢志霞介绍,虽然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国内的机械制造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但是根据三一集团统计数据,2015年1到5月份,三一产品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9%。三一集团一直把国际化视为“第三次创业”,对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视。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曾说过:“一个民族的三一,首先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三一。” 2015年6月12日,36个非洲国家大使到访三一集团,并度过了一个精彩的“非洲之夜”。使团对三一集团的规模和发展表示赞叹,认为三一产品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全新形象,希望未来通过“中国制造”来提升非洲产品的价值。实际上,不论是打造高品质产品,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还是通过国际维权活动,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知名度,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世界级的三一品牌正在展露头角。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驱动,依托三一4个海外生产基地、20个海外子公司和遍布 150个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三一的国际化步伐必将迈得更快、更稳健。
在此期间,三一重能则充当了集团国际化发展的“开路先锋”。
2010年9月1日,三一重能5台2兆瓦三一风机首次出口美国Ralls风场,成为有史以来我国出口单机功率最大的风电机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一SE8720机组在Ralls风场一次性调试成功,并入美国电网。
2013年5月,三一重能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公司,签署了埃塞俄比亚ADAMA二期风电场工程102台风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53兆瓦,合同金额超过6亿元,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单笔出口合同记录。
随着中国风电事业的飞速发展,“争夺世界第一装机量”的概念近年来已在国内企业中蔚然成风,但实事求是的讲,目前国内风电行业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也说明风电国际化仍然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三一重能在此时提出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品牌”的愿景目标,就是要在全球风电市场上实现技术、品质、装机量、施工、服务、金融支持等全方位领先地位,其全球化视野、格局与决心可见一斑。
谢志霞表示:“三一重能积极响应和跟随国家关于企业“走出去”的倡导。相信在 “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指引下,三一风能业务在国际化道路上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表现。”
“在破旧立新之间肯定会有一个过程,不管是一个行业的破旧立新还是一个国家的破旧立新都会存在一些冲突或者冲撞。”谢志霞表示,要颠覆一个行业的普遍认知、推动真正变革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阻力,“相比较来说,我认为风电行业的阻力还是和缓的。风电行业的决策者在我国经济生态中处于比较高端的层面,他们充满智慧,对新技术和新改变很渴望。我接触过的大部分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全产业链模式都很感兴趣。我们都希望行业能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清洁能源依靠政府补贴和优惠电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政府总有一天会放手让市场来调节资源。脱离了专属政策的扶持,未来清洁能源的盈利能力能否跟上市场的变化,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希望三一重能全产业链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制造能力、持续服务能力能够为行业的进步增添推动力,使风电行业真正做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从而具备与传统能源相抗衡的竞争力。
最后,谢志霞也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三一重能的创新技术到底是怎样的?全产业链下的“革命性”产品会是什么样的?目前宁乡风场的场内实验已经做完,并网发电后其创新技术将全面展示在行业面前。10月,三一重能将会为我们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