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风能协会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我国风电机组出口已经扩展到28个国家,其中向美国出口的风电机组最多,其次是巴拿马、埃塞俄比亚;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937台,累计出口容量达1761.25兆瓦,同比增长26.5%。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风电产业国际化有三层含义:一是我国风电企业要寻求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二是风电价值链管理的国际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各个环节都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三是本地化,企业要扭转一味占领市场的观念,善于调动当地优质优价资源来满足生产需求,积极体现建设性,尽最大可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我国风机出口占新兴市场份额仍较小
借助“一带一路”,国内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和全面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反过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正积极走向海外。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共有5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已发运出口共189台,已发运容量共计368.75兆瓦。在风电机组制造商中,金风科技出口量最大,占我国2014年风机总出口量的六成,其次是三一重能、华锐风电和明阳风电。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对清洁的、可持续的本地能源需求正不断地被风电所满足。”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向记者表示,过去一年,非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风电装机容量再次超越了传统的欧洲和北美市场。其中,非经合组织国家的风电市场增长由中国和巴西引领,墨西哥和南非紧随其后。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旺盛的风电市场需求,在我国风电企业的出口地区分布上已经有所体现。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巴拿马、埃塞俄比亚和土耳其是过去一年中我国风机出口的主要 “阵地”。其中,2014年,金风科技发运巴拿马86台风机,总容量为215兆瓦;三一重能发运埃塞俄比亚46台风机,总容量为69兆瓦;华锐风电发运土耳其24台风机,总容量为36兆瓦。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最新预测,未来5年全球市场将继续以亚洲、欧洲和北美为主,新兴市场已经显露出一些变化,预示着迅猛的增长势头。2014 年,南非的风电市场终于顺利启动了,这将有望于5年内在非洲南部和东部掀起一轮小型开发高潮,印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里实现稳步的增长,拉丁美洲正在成为一个强劲的区域市场。
“新兴市场崛起是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去’的契机。这些地区电力需求旺盛,风资源丰富,我国风电企业目前在新兴地区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未来潜力巨大。”乔黎明说。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是关键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风电机组销售项目占总出口的72.5%,其他为EPC和投资项目。另据国际风能研究机构MAKE 近期发布的《2014年全球整机商市场份额分析》显示,我国风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仍难敌维斯塔斯、西门子等国际巨头,过去一年仅有金风科技一家进入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前五。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主要分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收购国外风电项目,如龙源电力收购加拿大风电项目、三一集团收购美国风电项目等;并购国外公司也是一种方式,如金风 控股德国VENSYS公司,湘电集团收购荷兰Darwind公司;还有就是直接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的科技、人才优势以及丰富的风电开发经验,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远景能源在起步之初就在丹麦设立了全球创新中心。
“我国风电‘走出去’虽然具有多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不是带着资金与项目捆绑我国制造的风机才能‘走出去’,风电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风机质量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与国外市场之间形成一种高粘度、高依存度的稳定关系。”乔黎明坦言。
国际市场的定制化和服务化趋势孕育着风电行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对于风电企业而言,走出国门之后,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能资源,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这就要求风电企业不仅具备稳定而灵活的生产能力,更要有极强的系列化设计能力。企业必须对机组规格、配置、控制技术方面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在保证机组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机位效益,还能帮助运营商有效控制成本。”秦海岩表示。
金风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彦田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清晰的市场细分与规划,跟在实践中探索、吸取经验教训密不可分。“例如,我们在厄瓜多尔的总承包项目,从风机供货到融资支持,我们收获了智利项目;从风机供货到投资风电场,我们收获了巴拿马项目。每一次尝试,我们都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以客户所需为出发点,为客户创造整体解决方案,才是赢得客户信任的最佳选择。当然,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一场长期要走的路。”潘彦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