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风场建设 » 正文

2012:风电行业向左还是向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6  浏览次数:387

近年来,关于风能是大力发展还是稳步发展的争论不绝于耳。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风电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他一些企业也纷纷投资风能,社会上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舆论。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作为新能源的代表,风电和太阳能发展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国有和民营资金纷纷进入,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的企业多达80多家,仅当前上市的A股公司中就有12家风电企业。风电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贪大、冒进的态势在业内饱受诟病,在这种情况下,一度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跟“过剩”联系在一起,不免引发许多人的猜疑:新能源发展是否过于迅速,风电和太阳能产业是否已经过剩?

2010年9月,随着国家发改委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大行业列入重点调控目录,新能源产业是否过剩,这一问题逐渐升级,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2011年,这一争论依然延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从现实的表象看,风电过剩、风电设备重复投资、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新闻不时出现。

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产业似乎也面临同样的境地,据欧洲有关专家表示,由于一些新生亚洲公司的进入,全球太阳能市场2011年将略微供应过剩,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可能下降10%~20%。

十字路口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结构是否出现过剩,到目前来讲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而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当时,并未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过剩、不过剩的争论让中国风电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2012中国风电产业向左,还是向右,一时引发热议。但这个问题的争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统一,还会继续争论下去,这势必影响2012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到重要发展的地位,显然表明了中央的态度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为2012年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拨开了迷雾阴霾。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是基于如下方面考虑:

一方面,从现实来看,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偏低,风电产能过剩并非真的过剩。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十分迅猛,风电装机连续5年翻番增长,已居世界第一。

但从总体来看,风电等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非常低,化石能源仍占能源供给的绝大多数,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与此同时,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风电、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利用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现实来看,风电产能过剩也是一个伪命题,根据官方统计,全国的风能电站,大概30%左右在“晒太阳”,没有运转。这个问题看怎么理解。一些研究者理解“产能过剩”,往往把产能认为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规划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实际消费能力的总和,就是产能过剩。

其实,就风电产业看,规划产能(包括在建产能)等都是未(完全)实现的生产能力,即使完全建成,也要有1~2年的低产期。如果把这些都计入实际生产能力,无疑会夸大市场的供求失衡。

目前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阶段性和瓶颈性过剩。如果电网瓶颈消除了,那就不会出现阶段性和瓶颈性过剩了。基于此,中央认为,新能源理应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延续,急需新能源发展。去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专家预测,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定提升。根据初步分析判断,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核电投运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至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持续存在,人们用电用气紧张情况不时出现。尤其是我国政府作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后,传统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巨大压力。

而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丰富能源供给,同时对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中央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把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兴战略产业提到首位是科学的,是高瞻远瞩的。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