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煤炭、油气等能源产品需求放缓;以往能源产品短缺,上项目、扩规模是过去30年的常态,现阶段煤炭、电力均出现过剩,煤炭行业仍在“熬冬”,发电行业虽进入最好的时期,但未来电力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激烈。
在大气污染治理、结构调整需求下,清洁能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在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距离成为替代能源、主体能源的角色,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能源行业用“极其不易”来总结2014。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煤炭、油气等能源产品需求放缓;以往能源产品短缺,上项目、扩规模是过去30年的常态,现阶段煤炭、电力均出现过剩,煤炭行业仍在“熬冬”,发电行业虽进入最好的时期,但未来电力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激烈。
在大气污染治理、结构调整需求下,清洁能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在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距离成为替代能源、主体能源的角色,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电力产能过剩,发电竞争将更激烈
2014年底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3.6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但发电小时数下降、用电增速放缓等新情况出现。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3.8%,创下近十年新低:而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除水电外,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小时数均下降。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电力产能过剩的格局已经出现。
尤其是火电装机过剩更为明显。2014年火电新增装机增长13.3%,远大于电力消费增长。2014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9.2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区域看,吉林、上海、湖南、四川、云南和西藏等6个省区低于4000小时。与上年相比,共有24个省区火电利用小时同比下降,贵州、西藏下降超过1000小时。
21世纪宏观研究院预计,在经济稳中趋缓、新增装机增长因素影响下,2015年发电小时数仍不乐观,电厂之间对于发电量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电力市场增长乏力,与之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经营业绩也随之下降。
从电源工程投资看,2005年以来火电投资持续减少,2014年火电投资952亿元,不及2007年(2205亿元)的一半。2013年、2014年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均在26%左右,较2006年下滑44个百分点,几乎拦腰砍断。
煤市供求继续失衡,生产消费负增长
2014年煤炭行情依然低迷,延续供大于求、高库存、价格下滑、利润大降的局面。下半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救市行动下,煤炭行情出现好转,但煤炭产能过剩、市场需求放缓、进口规模扩大、新能源挤压等决定行业生死的因素依然存在。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统计,去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同比下降2.1%,预计全年产量同比减少2.5%左右,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煤炭消费总量预计也负增长,而在过去近10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2亿吨、年均增速10%左右。
从价格变化看,2014年初煤价大幅下滑,10月份以后小幅回升。到2014年底,5500大卡动力煤大同地区上站价375-385元/吨,同比下降65-70元/吨;秦皇岛港平仓价510-520元/吨,下降120元/吨;广州港提货价为575-585元/吨,下降140元/吨。
当前,煤炭产能过剩已成定局,短期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态势很难改变。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核准煤炭总产能超过55亿吨(含正常生产、改扩建、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需求总量,再加上年均3亿吨左右煤炭进口量,加剧产能过剩。多家研究机构预测,我国煤炭消费峰值为45~48亿吨,当前产能已经满足需求。
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油荒”“气荒”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出现,油气消费低速增长。根据行业统计,2014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8亿吨,增速约为2.8%,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8.9%,增速为近10年低点。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风光核发电贡献仍有限
在绿色低碳的战略下,清洁能源的发展交出不错的成绩单。国家能源局预计,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上年的9.8%提升到11.1%,煤炭比重从66%下降到64.2%。
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装机30183万千瓦,同比增加7.9%;火电91569万千瓦,同比增加5.9%;核电1988万千瓦,同比增长36.1%;并网风电9581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并网太阳能发电2652万千瓦,同比增加67%。相比之下,火电在装机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出现下降。
从发电量贡献看,火电仍是电力供应的主力,2014年发电量4.17万亿度,占全国发电量75.2%;水电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度,占比接近20%。除此之外,核电、 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1262亿度、1563亿度和231亿度。在发电量贡献中,核电、风电占比均不足3%,太阳能发电占比只有千分之六。
尽管国家政策红利不断向清洁能源倾斜,但是弃风、弃水、弃光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非化石能源出力。2014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7489小时,同比减少385小时;并网风电平均利用小时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
在2014年电源工程投资中,水电、核电、风电投资规模分别为960亿元、569亿元、993亿元,清洁能源投资所占比重已经超过70%。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风电投资规模首度超越火电。
“十一五”以来,风电发展规模加快,投资规模在2010年达到峰值1038亿元。在“弃风”问题影响下投资热情出现消减,回落至2013年的650亿元。2014年在风电抢装等影响下,投资规模回升至993亿元。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地方光伏规划建设规模不断加码。尽管2014年光伏建设并未完成14GW的目标,2015年光伏规划的指标不降反增。近期国家能源局发文,对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方案提出2015年度全国光伏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15GW,其中集中式电站8GW,分布式7GW,鼓励地方通过竞争性方式进行项目配置和促进电价下降。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国家正在试图将光伏推向市场,最终目的是减少政府补贴,企业依靠竞争优势赢得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