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为40多万千瓦。”日前,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处处长谢宏文在“中欧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工程及装备制造技术论坛”上表示,即使目前国家已批复前期工作的4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到2015年能够全部建成,实现500万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风电规划目标也几无可能。
与会专家透露,近期我国将落实并开启一个新的海上风电建设方案。该方案将大力支持海上风电的发展,准入制度暂不设门槛。这一方案的出台将大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市场依然广阔
近年来,风电依然被发电市场所追捧。
虽然,全球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出现了减缓,英国去年底下调了海上风电发展预期,到2020年该国海上风电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与2011年预测的1800万千瓦相比下降明显。作为仅次于英国和丹麦的全球第3大海上风电市场,德国也下调了2020年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从1000万千瓦下调至650万千瓦。但其增长速度仍然被业内看好。
据权威数据显示,2014~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将新增26117兆瓦;到2018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有望达到32948兆瓦,占到全球风电装机规模的6%。
特别是中国具备开发建设海上风电的良好条件,随着国家重视和产业自身的逐步成熟,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将向规模化发展,并逐步展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重视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海洋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更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满足能源可持续供应,促进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
从2007年中海油渤海钻井平台1.5兆瓦实验机组开始,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场已投产约38.9万千瓦,次于英国、丹麦、比利时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五位。
其中,主要包括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102兆瓦、江苏如东32.5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和江苏如东200兆瓦潮间带示范风电场。
技术标准待完善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大,发展不算顺利,还存在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与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评价工作还未系统开展,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察工作也较为薄弱,且这些工作条件艰苦、周期长,影响了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目前国家已经批复前期工作的4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到2015年全部开发建设,才能为实现国家500万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风电规划目标提供保证,但难度很大。
海上风电开发涉及多个领域,相关部门对发展海上风电的认识不一,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实际执行管理标准不一,从而加大了前期工作的周期。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获得许可、通过海洋环评、通航安全论证的周期一般需要2年以上。
目前,虽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但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现有效指导,海上风电面临技术风险和成本方面的控制。
此外,海上风电工程复杂、运行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我国5兆瓦和6兆瓦级的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海上施工设备还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对海上风电基础的设计、施工研究试验不足。离岸变电站和海底电缆技术等级也较低。
临时电价鼓励发展
为了推动和鼓励这一行业的发展。近期以来,在风电整体回暖的同时,政策层面也在助力海上风电的发展。
海上风电标杆电价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上风电发展的部分瓶颈问题,部分已招标或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已获批准的项目将加速推进。
据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透露,海上风电标杆电价的出台将对2014年至2016年3年间的海上风电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一时间段是大规模海上风电成本与电价水平的实际摸索阶段,意味着到2017年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电价政策。
截至2013年底,获得国家或省能源主管部门同意推进前期工作的项目共计17个,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北、福建、广东、海南、上海、浙江等地区,总装机容量为410万千瓦。
但海上风电开发面临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各地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建设条件、离岸距离、造价水平和风电开发建设成本不同。为此,明确上网电价有利于各主要能源投资集团评估项目风险,实质性地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建设。
目前,临时电价规定全国有两个上网电价,2017年以前,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同时,鼓励优质资源优先开发,建成时限为2016年底。
此外,全国约有1100多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正在开展预可研、可研阶段前期工作,其中有超过7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2015年将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和服务体系;2020年海上风电将具备更大规模的发展条件,国际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记者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