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群雄齐聚 风电大佬坐论市场刀光剑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5  浏览次数:98

  日前,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如约举行。相比往年,参展的风能企业少了,巨幅广告也寥寥无几,但游走在各个场馆内,却明显感觉到,观众的热情度更高了,展商的诉求也越发明确,有来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有精神抖擞专注新品推广的,有全力以赴引导市场需求的。

  而这里面,有头次参展重装亮相博得满堂喝彩的,也有往年熙熙攘攘今日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更有矢志不渝终收得云开雾散的,甚至还有起起落落后卷土重来的。

  各种发布会上人头攒动,这固然让人振奋,而那些消失的,更让人唏嘘不已。

  而更有意思的是,相比往年的波澜不惊,今年的对话却是处处有“包袱”,不经意间更是暗藏杀机,尤其是在群雄备至的风电制造商论坛上。这里不乏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老面孔,但更多的却是新鲜面孔,碰撞中,或者稳健老成,或者意气风发,这些在风电市场中搏杀的舵手们个性愈加鲜明;而谈笑间,风电市场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就一幕幕在眼前铺展开来。

  还有什么能比原生态地呈现更有敬意的呢?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海波:

  这两年我们的困惑

  风电行业的生产、制造和交付过程,与很多传统产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差距极大,我们也在挑战这件事情,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在这样一个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里,怎样让零部件质量稳定下来——这是我们这两年面临的挑战。

  国家能源局最近出台了几个政策,我觉得对行业发展非常好。第一个是关于配额制的。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出了一个讨论稿,这是保证风电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的一个“宪法”。第二个是关于风电机组认证规范的,它对行业长期发展非常有帮助。风电行业这几年总是出现一些恶性事故,主要问题是在设计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了行业设计规范,认证是否达到了规范要求。没有这些认证,客户、投资人以及作为债权人的银行,都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再有就是关于质保期交接的问题。无论是对客户还是企业,这个规范都是一个依据,对行业发展很好。至于发改委可能下调风电电价这事我是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个制度的出台,目的都是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风电是国家多次鼓励并放在战略层面的新型事物,任何一个机构出台的政策都不应该跟战略相冲突。

  维斯塔斯亚太中国区总裁博飞:

  是时候改变了

  在中国我们仍然关注装机容量,并希望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装机,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关注利用风电为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中国带来最新的技术,我们也会向中国市场推出一些新的产品。

  在中国的风电市场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客户,有传统的国电,有省级企业,还有政府,还有公共伙伴关系、私人投资者等,他们的进入使得风电市场更加成熟。每一个客户群的需要都不同,因此我们也在建立新的、更为灵活的服务组合,满足包括从整机、风险分担一直到零部件等客户需要的各种服务。

  维斯塔斯的产品主要是针对高速和中速风速,在这方面我们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但中国的装机速度比任何国家都要快,特别是在低风速和超低风速上,因此我们的产品就必须要从高中风速拓展到低和超低风速。我们的全新战略是V110-2兆瓦和V100-2兆瓦机型,另外,我们还给市场带来了运维和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我自己到我们的员工,包括我们的CEO和董事会,都希望能把维斯塔斯最优秀的东西带给市场。我不愿意评价我的前任,但是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做得不是特别好。现在我们希望能够改变,也是时候改变了。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景春:

  系统内外并举

  自2007年成立到现在,联合动力走过了7年历程。一直到2011年,我们的风电机组都主要是供给国电集团。此后,随着产能的扩大,今年我们系统内的风机供给占六成,系统外占四成。行业内的同行可能一直都认为联合动力的风机都给自己家用了,实际上的数据不是这样的。联合动力这几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作为一个市场化企业,面向海内外是联合动力的必然选择。发展初期,我们有国电集团的支持,再加上产能有限等因素,供给集团是一个必然。随着企业的发展,今年联合动力在去年基础上可能要增加一倍的出货量;市场的需求提高了,这不仅是国电自身的需要,也有系统外诸多风电投资商的需求。

  未来,联合动力将是系统内外并举,这就是一个市场化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没有别的选择。系统内的业主和系统外的业主一样,对于我们都是独立法人的经营单位,我们都一样要提供性能优越、质量可靠、服务周到还要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

  我们希望能有所颠覆

  让我们来看看太阳能行业。一瓦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1970年是100美元,2008年是6美元,2013年则是0.6美元。如果再过5年,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再降90%,能源格局会怎么样?这就是典型的摩尔定律。到了2020年,太阳能成本非常有可能远远低于风电、煤炭的成本。与此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储能电池也正在发展。再过5年、10年会怎么样?到时候,用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板,配上很低成本的储能电池,每一个工商业企业将会自给自足,这个时候国家会怎么想?是不是还有必要让你们搞风电?还有没有必要在海上这么搞?这是远景的忧虑。

  我们一直在琢磨,在风能行业是不是也可以走出一条摩尔曲线。所以,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另类,我们希望能够有所颠覆。就像2009年,我们第一个想能否把1.5兆瓦风机的叶片做到87米长。我们为什么要做智能风机?为什么要做海上的局部变桨,把叶片做得像飞机叶片一样?我们如何能够为这个行业提供免费的软件平台,让从风电运营商、投资商到资产管理者,再到配套企业,都能利用这个平台不断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在思考的,用互联网精神来革新风电成本。

  我对风电还是充满信心的,而且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理性。不管化石能源时代是否会结束,它结束的前提肯定不是化石能源用完了,就像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石头用完了,而是出现了一样更令人震惊的技术,那就是青铜器。我们关注风电技术时,首先要看到是不是有新技术在颠覆这个行业,同时如果从业者不敢突破常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创新,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启应:

  坚持下去 必将成功

  现在的环境是这样的:首先资源越来越稀缺;其次,国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海上风电的电价之前说0.85元,后来是0.75元;此外,我们和开发商为质保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没有达成一致,在体制和质量上没有形成共识。

  这些给我们的融资方、银行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他们的信心是否依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低电价时代保持风能的可持续发展。这首先需要明确可再生能源、风能在未来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另外,毕竟风能比常规能源贵,可以支持一段时间,但是不能一直养活下去,所以必须要走向低成本,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在于创新。

  过去7年,中国风能走过了欧洲风能30年的历程,做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弯道超车。今天,我们已站在世界前列,怎么让风机持续发展下去?这需要抓住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全方位的创新。我们毕竟不是IT行业,而是批量制造的整机制造业,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让风机更轻,成本更低。我们从2008年开始了SCD项目,经过6年开发,投入非常大,时间也比较长,但非常欣慰的是,目前不管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都很好。接下来我们会在海上、在台风区推两叶片的机型,同时,也推出低风速和超低风速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最主要的精神是坚持,坚韧。我欣赏一句话,坚持下去,你必将成功。

  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区CEOJoseAetonioMiranda:

  做正确的事情很重要

  歌美飒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引入了G58,当时非常受欢迎。第二阶段是2012到2013年,进入低潮期。但2014年,我们在中国又非常成功,装机容量超过700兆瓦。

  为什么我们能够实现这样的复苏?主要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正确的做法。起初我们想在中国推广4.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但后来觉得这实际上并不合适,于是,我们就开始关注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产品,比如针对高海拔特别是台风地区,或是在太平洋沿岸的沿海地区,针对低风速、低气温区开发产品。而这种不同的关注点,使我们在市场上的位置又出现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年我们又接到很多订单。

  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新一轮合作的浪潮,也就是国际品牌和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而这在运维方面尤为重要。过去一年,我们的很多同事,包括国内的供应商,都已经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出了很大成就。很多的国内企业也都做到了这一点。在中国,在风电行业里,我们可以做到运维方面的合作,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我们可以帮助中国市场。此前我们帮助中国风电市场提升产品的质量,现在我们又转为关注进一步提升运维的质量。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刘琦:

  我们和西门子还没到离婚那一步

  我国风电尽管发展得很快、容量很大,但跟发达成熟的市场相比,问题要多得多。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急功近利,缺乏理性。早期许多企业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可持续发展。原来每次都能坐在台上的某些企业,现在消失了。好在现在大家已慢慢认识到了。

  目前在风能方面上海电气和西门子的婚姻依然存在,小家庭还在过日子,但日子过得确实不太理想,磕磕绊绊的事非常多,双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婚姻模式最初的顶层设计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交易结构太复杂,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说得好一点,这个婚姻快两年了还在磨合中。毕竟上海电气跟西门子在火电领域的婚姻非常愉快,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希望风电也能成功。但风电产业的特点跟火电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所以上海电气的风电跟西门子还没有走到离婚这一步,实际上这个家庭在经营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接下来我们还会做一些新的调整,这个婚姻仍然会维系下去,并把西门子全球先进的风电技术、海上风电领先的经验和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经验,与上海电气本土化的优势结合起来。我相信合资公司会走得更好,但是一定要避免出现其他外资企业在国内所经历的这么一个过程,也要避免重蹈过去合资企业的覆辙。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斯建龙:

  我们一直在坚守

  如果从风力研究所开始算,我们做风电已有将近40年历史。这么多年,运达在中国不温不火,我想跟我们的出身相关。运达出身于机械制造行业,不光是没有一个好爹,连远房亲戚都没有。2001年运达成立之初的13个人,目前还有10个人在:3个高管,7个中层——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坚守。从2009年到2012年,由于市场低迷,运达没能跨上一个台阶。从2012年开始,我们慢慢地在中国装机排名榜上往前走,到2013年进入到了前十。

  运达这些年都在坚持什么?从2012年开始,1.5兆瓦风机的叶片从82米发展到了88米,联合动力甚至推出了97米,2兆瓦的叶片则从90米发展96米再到目前的115米成为主流———叶片会无休止的长下去吗?未来的低风速是要进一步提高效率还是进一步把叶片升上去?现在投资方和主机厂都不确定5年之后、质保期之后投资商是否还有如期收益。对主机厂而言,你的机组在10年或者是12年时会不会面临大部分更换的考验?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更加小心、更加谨慎一些。

  运达在风电市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经过仔细分析、考量和评估,我们认为,在现在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的市场里,品牌化是惟一一个可以让企业走得更远的战略。运达会持续地坚持技术创新,以品牌经营作为企业未来5年中期的战略规划。

  通用电气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部总裁李枫:

  起了个大早 赶了个晚集

  GE在中国的风电发展也算是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早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谈论怎样引进兆瓦机的技术,但这几年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其实合资就是“结婚”,你在找你的另一半。很多时候我个人很认同门当户对,它包含好几层含义。在谈朋友时,可能离得越远越有吸引力,但合资可不仅仅只是做完合资这个工作,而是怎么样过日子。它不仅仅是产品的融合,很多时候还是大家的理念、沟通,更多是文化的融合。只有把这些看得更重,大家才能求同存异,更好地走在一起,而路上肯定会有磕磕绊绊,但我们应互相配合工作。

  至于我们和哈电的合资不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应更好地往前看。而GE在美国相对比较成功,既有市场因素,也有行业因素。我很高兴地看到过去十年中国风能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很看好中国的风能市场。我相信GE也会在中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一份我们可以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