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汉堡国际风能展9月23日—26日举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表示,发展风能如同海边淘金,它不仅仅是能源战略,而且是经济战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载重马”,它将驱动德国再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能源方式、新的增长途径和新的工作岗位。汉堡公私合营机构“能源集群”执行总裁扬˙里斯本斯对本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3年德国的风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合作。
调整补贴政策,推动风能技术不断革新
德国2000年推出的《可再生能源法》被认为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迅猛发展的催化剂。该法案及其陆续修订,核心内容是锁定上网电价补贴,扶植可再生能源产业。但高额补贴导致电价不断上涨,引起民众不满。今年8月1日生效的最新版《可再生能源法》对能源补贴政策做出了调整。
首先是把固定上网电价改为灵活定价、补贴封顶。从2014年到2016年,德国将根据每月电力交易市场的平均电价,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商适当增加一部分补贴,但补贴规定了限额。其次是逐步减少补贴,从2017年起通过市场公开招标来确定补贴金额。总体而言,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不断削减。但里斯本斯对本报记者说,业界最担心的不是补贴减少,而是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前两年德国风能投入停滞不前,现在又遍地开花的原因。
德国风能协会统计显示,德国风能产业年产值106.7亿欧元,其中风能设备的67%用于出口,直接创造14万个就业机会。加布里尔表示,海上风电已经带动了钢铁业和造船业的复兴。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载重马”,将驱动德国再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能源方式、新的增长途径和新的工作岗位。
截至2013年,德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4吉瓦(3400万千瓦),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德国风能协会公关部负责人拉斯˙韦尔泽指出,政策走向仍然是困扰风能产业的重要因素。比如,风能招标如何开展?当前德国风电项目中一半以上由合作社投资,即农民或中小企业合资建造。大型电力公司可能依靠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垄断招标,打破原有平衡。对此,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伊斯特˙弗赖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业界的疑虑能够理解,但德国能源转型不可逆转,政府修改能源补贴政策的用意,就是要倒逼业界革新技术、降低成本。
降低风电成本,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政府的能源转型规划,到2050年德国将有80%以上的发电量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风电。从绝对价格比较,目前德国的陆上风电成本已经能同硬煤发电竞争,每发一度电平均成本8欧分。但海上风电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一度电成本高达16欧分。韦尔泽对本报记者表示,风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压低成本,使它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
本次汉堡国际风能展上,各大厂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从风电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方面提出技术革新方案。两叶片风机重受追捧,这种风机由于叶片比传统风机少一个叶片,运输、吊装、维护成本可降低20%,适合海上风电。德国一家公司推出装机容量8兆瓦(8000千瓦)的两叶片风机。考虑到陆地上风机设备运输的难度,英国一家公司提出了空中潜艇思路,即把所有设备都装在大型气艇里,飞到指定地点安装。不少厂商还在研发智能风轮。被动型智能风轮,能根据风速和风力大小自动“变形”。主动型智能风轮,则可以提前预测风的变化,相应调整各项指标。
西门子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0年,风能建设的成本将在现有基础上降低40%。全球风能理事会总干事史蒂夫˙索耶表示,15年前,各国发展新能源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今天,经济考量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主要推动力,最后的赢家将出现在技术和成本控制领先的国家和企业中。
中国优势明显,德方期待与中企开展合作
虽然参加此次风能展的中国风电企业不是很多,但关于中国风电的话题备受关注。史蒂夫˙索耶表示,中国目前是风能发展的领军力量,全球风电市场在2013年的停顿后复苏,到2018年可望翻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00吉瓦。此前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中国风电装机在过去4年中增加了5倍以上。2013年,中国新增水电、风电和太阳能装机超过了新增火电装机,发电量超过法国和德国发电量的总和。文章强调,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改变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叙事方式,树立了新模板。即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而且应该被视为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景春对本报记者说,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风电厂商已经全面赶超国际水平,特别在成本控制方面独具优势。正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参与,风电机组的市场价格从五年前的每千瓦6000元人民币降到了4000元人民币以下。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邹长宁表示,中国厂商在应用技术方面的成就更值得称道。比如去年他们在西藏那曲建设的5台1.5兆瓦超高海拔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了西藏高原大型风电设备“零”的突破,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力发电场。“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对风电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强化绝缘能力?怎样更好地捕捉风?建设那曲风场,也让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了检验。”
韦尔泽表示,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机遇让德国厂家心动,但他们需要克服法律和文化上的差异。弗赖女士则对本报记者说,她目前正为几家来自中国的投资商提供咨询,寻找在德国的风能投资机会。德国市场欢迎来自中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