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日岛位于台湾海峡中部,是全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海上风电项下明珠”之称。2013年6月3日,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一期40万千瓦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福建龙源由此率先进入了南日岛海域,揭开了开发这座绿色能源“宝库”的序幕,吹响了进军海上风电的号角。
经过艰难的地质勘察和复杂条件试验,2014年4月20日,22根钢管桩沉桩施工全部完成,实现最大沉桩入泥深度33.48米,创造了斜桩打入散体状强风化层11.5米的纪录。福建龙源通过试桩,不仅摸清了不同施工装备的可打入深度,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传统嵌岩施工工艺,成功破解了地质难题,标志着福建龙源从单一的陆地风电开发向“海陆并举”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高标准,严要求,超前谋划风电施工组织
根据建设规划,福建南日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布置100台单机容量为4兆瓦的海上型风电机组,计划分三年施工完成。鉴于海上风电场工程区内复杂的海洋水文和地质条件,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并取得海上风电建设经验,探索适合本海域的风机基础选型和施工技术方案,为后续大规模开发积累扎实的技术和经验,经龙源电力研究决策,先行开展4台样机工程建设。
2013年5月,福建龙源启动了首批4台样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为优化风机基础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先行开展了两个风机基础钢管桩试桩工作。工程伊始,福建龙源便清醒认识到,南日海上项目建设面临施工窗口期短、工程地质极端复杂等诸多挑战,要紧紧依靠龙源电力雄厚的技术支撑,加大试桩工程的技术投入和管控力度。该公司提出,要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导向,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既要充分调研国内海工领域实力领先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广泛咨询合理建议,在建设中发挥出装备与技术的核心优势作用,还要紧密结合南日岛海域实际,加强试桩项目过程管控和方案优化,千方百计控造价、压工期。
为实现既定目标,该公司主要领导深入工程现场一线,盯紧节点工期,切实加强现场技术核心的协调作用。超前谋划,提前协调电网和地方政府落实送出海缆等建设条件,提前落实配套送出线路设计与建设。充分结合南日岛海域实际,多方调研论证施工技术方案,重视“技术装备决定施工、施工决定设计”等海工大项目建设理念,确保海上4台样机工程施工方案在目前装备技术和地质条件下是合理和最优的。
在高标准的定位、严格的设计与施工管控下,南日岛海上风电试桩项目快速动工和成功实施,成为长江以南近海风电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深调研,重创新,积累海上风电施工经验
南日岛项目在拥有丰富风力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天气、水文、地质等挑战,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大大超过了预期。
“风行海西,鲍打天下”是莆田市政府对南日岛的发展定位,养殖鲍鱼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项目施工区位于鲍鱼等养殖区,不仅增加了施工临时征迁成本,水下渔网绳索也时常“逼停”船机设备,影响施工进度。为此海上项目部配备了专业潜水员,及时为船机“解围”。公司还多次与设计单位研讨,如何在不拆除或少量拆除养殖物条件下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勘探船舶推进系统加装防绳索缠绕装置的方案。实践证明,改装后的地勘船舶能在海产品养殖绳索密集区内较为通畅的航行,且不会对养殖绳索和养殖物造成大的影响。充分的准备和改进的设备,使得公司在20天内就分别完成了77.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上测量(含已测地形图的复核)及海上浅层地质剖面勘探的外业工作,节约了海域征迁成本,为后续工程实施前开展外业工作积累了经验。
为优化施工用海方案、节约投资,公司针对工程区范围内分布密集养殖区和部分机位水深较小、不利于船舶进出和施工的情况,结合施工船机设备的参数,开展了船舶拖航方式、抛锚方式及打桩顺序和方法等方案的研究,最大限度减少船舶进出场及施工所需征用海域的面积,减少了施工中移锚的次数,从而达到减少海域征迁面积、控制工程征迁费用及满足沉桩进度的目的。同时,公司根据养殖区内海产品养殖的季节性,结合各机位施工时间及顺序,尽量利用主要海产品收割后进场作业相对容易、拆迁成本相对较低的时间段,开展征迁工作。经实践检验,该方案有效减低了征迁难度和费用。经过多次对试桩工程征迁方案整改优化,目前确定施工用海以风机基础为中心300米半径水域范围,试桩用海面积比最初方案下降了55%。如果推广到40万千瓦规模,估算征迁成本比原方案降低约2亿元。
由于南日岛风浪较大,试桩工程开展以来,有效施工作业时间仅有原定的四分之一,“看风”成了现场一线人员每天的“必修课”。如何有效组织施工、如何提高施工效率,成了项目部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海上项目部常常加班到深夜,制定多组施工方案,随时应对天气情况调整方案,确保工程进度。在沉桩过程中,公司针对工程区范围内地层条件复杂、上部覆盖层大部分为较密实的强风化花岗岩层特点,在1号机位施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D180、D250型号柴油锤及MENCK800S液压锤等不同能力和型号的桩锤,开展了停锤12小时以上后采取不同锤型及能量的复打试验。根据1号机位的沉桩和抗拔力试验数据,提出了四台样机后续两个机位可以按摩擦桩施工的方案。同时,通过不同锤型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时,对桩顶施加能量、桩身实测传递能量和桩身应力以及贯入度等数据的收集,开展了类似地质条件下同等或不同桩径的钢管桩基础可打入性分析,为后续工程的基础设计及施工设备选型积累了实践经验。
谋发展,促和谐,描绘风电开发蓝图
近年来,海上风电备受国内主要风电开发企业重视。而拥有丰富海上风能资源、电网消纳能力强的福建区域,更成为了众多风电企业“群雄逐鹿”的战场之一。
南日岛总人口约6万人,从事鲍鱼养殖及相关行业的就有4万多人,以鲍鱼养殖为代表的海洋生态养殖业,是南日岛海洋牧场的支柱产业。过去的南日岛由于地处电网末端,经常处于缺电、断电的状态,养殖户家中都需要自备柴油发电机,加上岛上电费单价超出陆地电费单价一倍以上,养殖户必须承受高昂的用电成本,家庭收入受到不小的影响。
福建龙源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海上宝库”。“这海上‘大风车’转起来后,我们就不用频繁使用柴油发电机了,电力供应稳定后,水产品冷冻、保鲜、储存都会更加方便!”一名养殖户竖起了大拇指。未来的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牧场建设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它将解决长期存在的沿海开发以牺牲渔民生产场所等切身利益为代价的问题,风机基础以及周边抛石可以作为人工渔礁,海上风电基础平台可作为渔民的紧急逃生设施,海上风电基础可作为海洋牧场养殖的固定点,让渔民有海可耕,有海可牧,不断吹拂的海风,为海洋牧场送来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构建南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谁进入了南日岛项目,谁就登上了中国海上风电的制高点!”目前,福建龙源人正借力试桩项目成功沉桩,积极将符合南日岛海域条件要求的“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技术总结推广,深入研究南日岛海域施工窗口期,科学优化工期节点,确保4台样机如期实现投产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南日岛海上项目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海上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