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永】:尊敬的会议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代表明阳风电做发言。由于时间有限,深入的阐述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报告的主旨就是通过简要梳理一下欧洲在海上风电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未来的海上风电发展应该要关注的问题。
欧洲风电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海上风电的发展起源于1990年前后,第一个海上风电厂的装机是91年,到今年已经20多年,13年底装机总量是6.5G瓦,有11个国家占整个欧洲用电量0.7%。整个装机总量英国是第一大海上风电装机国家,其次是丹麦、比利时、德国。
从风机供应商来讲,我们知道西门子是第一大供应商。现在海上风机的装机容量西门子提供最多的是3.6兆瓦。从运营商来讲,巴尔德自己装风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数据,这在欧洲风能协会的网站都可以找到。
现在重点说海上风机安装几个条件:一个是离岸条件,一个是水机。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来讲它的装机离岸距离都在15公里左右,水深是25米左右,也就是在30公里这个范围。比利时离岸距离是20公里,水深35米左右。德国离岸距离50公里,水深30米到50米,甚至60米。所以这一客观的现象条件,地理条件,以及水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开发海洋风电上所采取的不同对策,以及进程缓慢程度。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现代海上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他们的海上风资源也是最好的。德国作为风电技术强国和产业强国,他们在海上风电走得并不那么快,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快,因为他们有些技术性的风险和经营上的风险。
这一个图是展示一下这几个国家的装机总量的比例情况,像英国到13年底大概装了1000多台占整个的52%,丹麦占25%,比利时7%,德国6%。为什么要说德国和英国,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海上风电发展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英国风资源比较好,国家大力推动,并且把海上风电作为未来得战略产业发展,改善整个的能源结构。德国也是希望发展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核电,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英国的步伐相对比较快,德国比较慢,为什么会这样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发生了地震之后,德国整个的经济界和政府界对德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了讨论,德国现在的主要能源供应就是核电,日本地震以后,由于核泄露,使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十年关闭核电站,用新能源代替,最重要的就是海上风电。但是德国当前有一个问题,他们的政府有关海上风电的政治和经济性框架条件还不够确定,这就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于海上风电发展的信息,处于半观望状态,政府虽然鼓励支持,但是政治和经济框架条件不是特别清晰。英国是非常清晰的。
后期订单已经投资规划不太明确,由于前面两个条件不完善,所以就造成并购设施进程比较缓慢,德国虽然也造了,但是没有并网,他是通过柴油带动旋转,德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希望尽快实现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发展。
另外一个是技术上有一些挑战,因为在北海区域,离岸80到100公里,深度是30到50米左右,因此在运营维护方面都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于所有的风机制造商,运营商都是新的课题,尽管在欧洲风电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仍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探索。因为挑战和不确定性就带来了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另外讲下英国,英国拥有离岸的强风和强海,是当前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未来十年的风电发展非常良好,影响要把它作为重要的产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作为德国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新的产业链,不光服务国内,还增加出口。在20年通过海上风电经济总值增加70亿英镑,整个能源消耗15%来自于海上风电。有三个规划,第一轮从01年开始做到1.5G瓦,第二轮从03年开始规划是7G瓦,第三轮10年发布,15年开始逐渐建设,总规划达到30G瓦。这是英国海上风电的三轮计划。到13年实际上已经问题装机5.7G瓦,真正完全并网发展3.6G瓦左右。
英国政府对海上风电的发展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为了推动海上风电,把它打造成强有力的产业,英国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核计划。首先要增强市场信心,提高海上风电的知名度,使整个社会接受海上风电。我们都知道英国海上风电装机量非常大,但是英国的供应系统非常不足,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欧洲风电发展历史,以及对中国风电影响的文章。80年代英国投入风电的发展下了功夫,政府也出台政策激励,但是英国在这方面信心不足,使得英国的风电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到今天英国的产业设备方面是非常薄弱的,所有的装机几乎全部来自丹麦和德国,在主机供应方面能力非常薄弱,下一步他要形成自己的产业,他们提供了很多资金支持,支持技术中心,通过不同的渠道融资和技术劳动力的培养。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英国为了实现他们二轮三轮的海上风电发展,强烈需要国外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在英国投资。
从英国本身来讲来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刚才讲到英国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他们面临一个挑战,就是本土无主机设备产业和配套的设备供应体系。他们需要完善和提高生存之道,供应相关服务水平,作为深层次的供应,那就是风电厂的安装,维护运行,售后服务这块儿有很大的挑战,从人力和技术力量需要加强,另外一个就是资金缺口巨大。 我们知道海上风险的投资是较长周期的投资,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那就是要有长时间的投资计划,短期效应是达不到结果的。
刚才讲了欧洲整个的初步情况,以及德国和英国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现在正在开发海上风电,我们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别人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值得我们思考的,别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有,因为各个国家地理条件,政策条件,政治因素的不一样,但是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我们15年的海上规划是500万千瓦,形成初步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到2020年要开展3千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这是初步规划。
我们开发海上风电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条件,通过路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政府已经建立起路上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激励措施,行业也积累了经验,有技术经验,工程经验,商业模式经验等,基本建立起设备供应体系,这是我们有利的条件。但是为了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海上风电仍需要从政府层面要有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德国就是因为政府意志不是特别清晰,所以影响了投资人的兴趣,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清晰的海上风电发展战略规划,来增长企业和行业对开发海上风电的信心,因为这个投资是长期的。
这是从政策方面。另外一个从风资源和地理条件方面的勘察和评估方面,海上的条件和路上的条件不一样,海上地质条件和风资源的条件在工程和规划前期都要深入探讨,这不能像几年前开发路上风电一样,因为海上风机的安装设施代价特别大,这一定要做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还有一致配套的公共设施,如果跟不上也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滞后,甚至实现不了目标。工程设备的配套和工程规划管理,如果当前要大力开发海上风电,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工程设施配套,目前来看,这方面比较短缺。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这也需要整个的规划与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进行匹配。我们国家政府出来激励政策,政策的出台和基本条件匹配,促进整个行业有次序有节奏的发展,避免万马奔腾的局面,造成混乱,很浪费。
另外一个是海上风电的核心技术,大家都知道海上风电的造价远远高于路上风电几倍,虽然我们积累了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有限度的,我们知道欧洲路上风电发展了几十年,很多家企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做海上风电的时候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付出沉重的代价。我跟大家讲,包括我们排名最前面的风电制造厂在欧洲做海上风电的时候都付出沉重代价。从这块儿我愿意和国内同仁分享经验。
我们做海上风电的时候一定要把风机做得扎实可靠,否则面临技术风险和经济代价。很多人谈海上风电大家很关注延误问题,海上风电运营维护管理按照我们目前的国情是最核心的问题的,风机的运行、维护管理是最核心的问题。
再一个是海底结构有风机基础的设计,施工,勘察。还有一个是电缆传输和测试,我相信防腐问题不是海上风机最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我们有很多海洋平台,这些防腐不是问题,最关键的应该是运行维护,电缆传输。
由于时间问题,我就分享这么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