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能源融合 » 风光储 » 正文

王国生:银河风电的驭风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6  浏览次数:218

  初春的一场大雪,让备受雾霾困扰的北京城从里到外彻底洗刷一净。透亮的天空下,堆积了一夜的积雪,正在柔柔的阳光下慢慢融化。

  当记者到达银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风电”)位于北京紫竹院路的办公地点时,银河风电董事长王国生早已在会议室里做好了接受采访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王国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另类”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驭风之道。

  风电寒冬中尽显核心技术实力

  这确实是一家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

  与众多风电制造企业通过向国外购买技术图纸,再通过大批量生产来迅速占领国内风机市场不同。银河风电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专家来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在风电行业的发展态势急转直下,行业陷入“寒冬”之时,银河风电在技术领域的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凸显,并在风电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2007年,在大多数风电设备制造业埋头研究低兆瓦风机的技术特性时,银河风电这个刚跨入风电门槛不久的新兵,就瞄准了当时在业界代表较高技术水平的2.5兆瓦风机,依据全球风机技术最新的发展路线,汇集德国顶尖的风机设计机构、专业配套厂商以及中外双方技术专家,银河风电开始致力于高效可靠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09年初,当国内第一台2.5兆瓦风机——GX93在银河风电下线时,这一亮相技惊四座。经过长达2年时间的样机运行与测试,GX93不仅在运行可靠性及各项性能表现上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包括低电压穿越测试在内的由一系列国际权威机构完成的风机认证与测试。

  同时,在GX系列风机的设计与样机调试中,银河风电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建立起自身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

  然而,从第一台2.5兆瓦风机样机下线,到实现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单机2.5兆瓦的风电场,银河风电在中国风电市场里经历了3年多时间的历练。而这也正是我国风电市场增长最快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以几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380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当年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国家;截至2010年底,我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火爆的市场行情中,一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快速瓜分市场,在我国风电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的执着,以及对大容量风机开发的追求,确实让银河风电失去了在这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但在王国生看来,风电行业的竞争好比一段长跑,在风机未来20多年的生命周期内,取得更低度电成本、更高可靠性的风机设备制造厂家才能笑到最后。

  确实,正如王国生所料,我国风电市场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开始为之前的过快增长买单。

  由于之前的快速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使得风机价格一路下跌,几乎全行业都陷入亏损的境地,再加上行业增速放缓、限电问题愈演愈烈、风机各种质量问题频发,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风电行业的关键词被“企业倒闭”、“裁员”、“减薪”所取代。

  在这一轮危机中,当初选择购买国外风机设计图纸的风电设备制造厂家逐渐意识到,根据国外地理环境设计并制造出的设备,不一定能经得起中国特殊环境的考验。同时,由于之前的快速扩张,一旦市场急转直下,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即暴露无遗。

  相反,由于此前没有受到市场的诱惑而盲目扩张,在全行业陷入“寒冬”之时,银河风电却能稳住阵脚。再加上在风电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市场机会的精准把握,其开始在行业里初露锋芒。

  2012年8月,当银河风电19台GX93风机在贵州四格一期47.5兆瓦风电场实现全部并网发电,这个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单机2.5兆瓦的风电场,成为银河风电在国内大功率风机技术应用方面实现的又一突破。王国生对该项目的成功倍感欣慰,这也预示着我国陆上风电开发即将从“1.5-2兆瓦”时代迈入“2.5-3兆瓦”时代。

  差异化的竞争助其市场突围

  在风电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的阶段,如何实现市场突围?王国生有自己的答案。

  “我们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王国生透露,针对我国风电的细分市场,银河风电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未来低风速和海上风电市场将是我们重点开拓的领域,尤其是我们根据西南地区特殊风况所研制的抗凝冻型风机,一经推出市场,就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王国生如是说。

  实际上,从2011年12月开始,银河风电就启动了低风速风机的研发,尤其针对具有低空气密度、低气压及地势复杂等特点的高海拔地区的应用,银河风电开发了多项创新设计以应对各种挑战。

  银河风电在GX113/119 2.5兆瓦风机中采取了大叶轮和永磁电机的组合,以确保风机在高原低风速、低空气密度的条件下依然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保障该地区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据了解,银河风电风机在四格风电场0.92千克/立方米的低密度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2100小时的年等效发电小时数。

  同时,银河风电还采取了全封闭机舱和水冷系统,来确保风机在高海拔、低空气密度的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电气绝缘性与冷却效率。为了确保风机在高原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实现最低的运输、安装成本,银河风电还创造性地设计了特制的运输车辆和单叶片吊装技术。

  不难发现,在银河风电低风速风机的研发中,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其针对四格风电场的凝冻天气所开发的一套完整的抗凝冻解决方案。

  该方案主要通过采用自加热型传感器、凝冻检测策略、叶片表面防凝冻涂层以及叶片内部热气加热融冰四个层面的技术,实现检测、控制、防冰和融冰各个环节应对措施的全面整合,最终攻克了“抗凝冻”这一困扰贵州地区风电开发的风机技术难题。

  其中,“抗凝冻”项目组通过与德国著名材料研究机构合作,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反复试验,成功开发出新型“超疏水性”叶片抗凝冻涂层技术,在四格现场的小叶片对比试验显示,该涂层较普通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冻效果。

  除了针对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种类风机,银河风电还将致力于海上风电市场的开拓。在王国生眼里,海上风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发展海上风电成为未来我国风电发展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在陆上风电资源已被瓜分殆尽,同时,遇到限电等诸多问题挑战的背景下,发展海上风电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拥有战略眼光的银河风电早已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2010年10月,其已正式启动了6兆瓦海上风机的研制,据了解,该机型已经进入最后的制造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下线。

  目前,银河风电正加快在风电市场的布局,2012年上半年,随着威海、遵义的风机总装生产基地相继建成投产,配合原有的北海总装厂,银河风电立足于沿海与高原地区,并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全面成型。相信,在王国生的带领下,银河风电将在大浪淘沙中赢取更多的荣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