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寂荒凉、反复无常,这是人们对滩涂的印象之一。南宋至清朝中期,黄河在江苏东海岸多次泛滥,巨量泥沙沉积,滩涂逐渐前移。人们刚在新生的土地上围海造田,但潮水袭来,沿海地区再次庐舍尽毁、田灶漂移。
北宋年间,时任泰州盐仓监的范仲淹看到海堰屡遭毁坏,不惜越职上书,建议大修。1024年隆冬,范仲淹征调的4万余兵夫开始兴筑堤堰,4年后工程完工,北起阜宁、南到启东一线实现了他“来洪水不得伤害盐业,挡潮水不得伤害庄稼”的初衷,此后,江苏沿海近3000万亩滩涂被围垦耕种。
至今,江苏东海岸滩涂仍在继续“生长”。在954千米的海岸线上,滩涂面积已达到6500平方公里,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并以每年约2万亩的速度继续向东延伸。这也成为江苏发展风电的首要条件——不占用耕地,没有移民工程。
除了土地优势,气候条件也催生江苏海上风电开启。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环流影响下,江苏东海岸冬季盛行高纬度大陆吹来的西北风,夏季则盛行太平洋面吹来的偏南风,春秋冷暖气团活动也异常活跃。
我国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在锡盟地区,全盟年平均风速在3.5~5.3米/秒间。风速超过3米/秒的时间全年有4441~6640小时。而江苏海上风电资源可以与其媲美。仅以南通一地为例,70米高空各月平均风速均超过6.0米/秒,其中平均风速为6.3~6.9米/秒的有3600小时,属于我国风能最佳区。
与东北、西北等风电最佳区不同的是,江苏地处华东,这是我国经济发达、电力和电量却全面紧缺的地区,具备大量消化风电资源的能力。
此外,江苏拥有20世纪初便兴起的工业基础,目前,仅风电开发和设备制造企业200多家,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50%左右。
根据国家风电开发总体规划,2020年前,江苏省沿海要建成1000万千瓦风电基地,其中,海上风电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而自2010年审批至今,江苏海上风电项目仍未开工,个中问题并非出于并网难和技术瓶颈,而是开建难。
江苏沿海地带虽多滩涂,但周边渔业、运输业的发展较为成熟,风电建设不占用耕地,但规划若稍有疏漏,可能与围垦区冲突、和鸟类保护区重叠,或影响航运路线等。除了与多个部门协调,海上风电目前仍面临开发成本偏高、深海技术难以攻克、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困境。
如果顺利开工,得益于设备体积大,长途物流运输难等问题,江苏海上风电无疑会带动下游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解决附近地区的就业问题。而从长期看则不然,风电行业目前利润仍薄,一旦项目投运,下游产业就难再带动当地就业。如果缺乏细致规划,还可能引起产业布局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