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北部新区经开园。两人高的风电轮毂在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长达300多米的厂区内一字排开,场景颇为壮观。
“这些都是即将运往风电场安装的风机核心部件。”海装风电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海亚自豪地说,截至目前,由海装风电生产的风力发电设备,已在国内外数十个风电场投入使用。11月23日,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龙源如东150兆瓦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在江苏如东全面投产发电。这个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就采用了海装风电生产的两台5兆瓦机组。该机型是目前同类机型中风轮直径最大、机头重量最轻,并突破了多个技术瓶颈,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作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快速成长型企业,海装风电见证、推动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业势头强劲
海装风电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重庆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装备制造高端的一个缩影。
去年,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9%。除了海装风电机组外,输变电成套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核电配套设备等也在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多种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已基本形成。机电集团、四联、重庆船舶公司、宗申、力帆、隆鑫等大批龙头企业浮出水面,拉动产业链形成,技术水平和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海装风电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海亚说,以风电行业为例,生产风电机组需要采购叶片、壳体、主轴、轮毂、制动器、发电机等10多种零部件。目前在重庆,长征重工、前卫仪表、华渝电气、重庆海电等十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均已跻身风电行业配套商行列。
五大掣肘亟待突破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装备制造业是传统支柱产业。但官方调查显示,尽管战绩不菲,重庆装备行业仍面临制肘。在日前出台的一份规划中,市经信委明确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瓶颈主要是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弱、缺乏总承包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弱。
纵观全国版图,重庆装备制造业的“个头”依然偏小,占全国装备制造总产值的比重低,在全国排名在10名以后,与广东、上海等装备制造业大省(市)差距明显。摩托车行业利润率比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重庆装备产业腾飞,关键就在于要解决成套能力较差、基础产业薄弱等问题。”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祥告诉记者,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为例,目前其重庆基地所需的2000多种零部件,绝大多数需从长春、江浙等地采购。“重庆本地企业为我们配套的多是一些简单的产品,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在生产转向架、牵引和制动系统等。”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风电领域,尽管目前我市已有10多家企业在为海装风电配套,但类似叶片、轮毂、制动器等产品仍由外地企业生产提供。
转型调整是必然过程
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康建告诉记者,按我市拟定的目标,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目标如何得以实现?重庆的答案是:通过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要突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装备产业实现智能、集群、绿色发展。”康建说。
未来3年内,围绕装备制造业,我市将重点发展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风电成套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船舶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能源装备、内燃机、大型铸锻件及关键基础件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大装备总装及配套本地化率要达到80%以上。
为助推产业转型,从明年起到2015年,三年装备制造业要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70个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较大、行业示范作用显着的示范项目,形成2200亿元销售收入项目库。与此同时,大批企业将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预计到2015年,我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年研发经费投入占总销售收入2%以上,新增5~10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超过48%。
量身定做产业集群方案
针对每个产业集群,我市均量身定做了详细的配套产业发展方案。
康建说,以风电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为例,针对目前风电产能过剩的严峻宏观形势,重庆的风电产业链将大力实施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全力突破风电产业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未来,我市将形成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绝大部分产品将实现本地配套,到2015年配套蛋糕将达300亿元。越来越多的渝企将分羹产业链崛起所带来的商机。
对于王永祥所关注的轨道交通产业配套问题,重庆的想法则是,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的机遇,力争成为西部唯一、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在智能装备领域,未来精密电子通讯设备专用机床、中高端医疗器械、家庭体检康复类器械、智能仪表及电子芯片等高科技玩意,都将实现重庆造。
政策东风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重庆长客今年预计产量将达400余辆,其发展目标是,要建成年产轨道车辆500辆、大修车辆100辆、都市快轨车辆500辆及零部件总成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