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向金风科技等知名风电企业交付了大批订单。”机柜系统制造商德国威图公司总裁郑清好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我国原先的计划是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200吉瓦,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可能要远超过这个数字。
另一家风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CEO洪道夫也认为,风电行业复苏迹象明显,目前的增长速度大约为7%左右,但在一两年之后增长将达到25%。“整机生产商告诉我们,他们的订单正在上升,国家电网也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并网问题会得到解决,很多好消息都在陆续传来。”
与光伏市场销售在欧洲不一样的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国和最大的安装国,201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就新增了18吉瓦,占全球总增量的40%。而到了2011年底,各种危机袭来,众多企业倒闭,而今在政策的推动下,困境中的风电产业终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
回暖
我国风电行业遭遇低谷,国网公司去年的政策变化是原因之一。
去年初,我国风电机组屡出事故,先是在2月,中电集团的酒泉风电场598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出力84万千瓦,占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4%,而到了4月,酒泉风电基地再次发生事故,上千台风机脱网,损失风电出力153.5万千瓦。
而后国家电监会在调查后认为,目前投入运营的风电机组很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因此在电网故障时容易脱完,上述事故使电网公司认为风机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于是在当年5月,国家电网发文已安装的风机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对旧机组的改造需在当年10月完成,新的安装暂时性的都停止了。
“去年5月份之后,大部分新机组的安装都停止了,厂商都在改造低电压穿越的问题,但到了今年7、8月份,这些改造基本上都完成了,于是又出现了新机组的安装潮。”郑清好对记者说,他表示,现在很多企业的合同也开始交付,而更多的订单也在涌来,因为产能有限,工厂24小时开工,有时也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据记者了解,威图是全球最大的风机机柜系统产品供应商,占据60%以上的中国市场份额,郑清好博士表示,风电产品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6%,金风科技等一线企业均是其客户,而借助今年下半年的风机安装增长,风电产品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扩大。
“我们刚投资了500万欧元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依必安派特CEO洪道夫说,他认为,明年风电市场的增长速度就会提起来,现在正是投资布局之时,今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元,而在风电变流器领域则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在他看来,过去一年风电市场不景气,主要遭遇三大难题,一是并网问题,风机的安装量暴增但电网的接纳量却很有限,矛盾由此产生;二是,风电遇到了技术问题,比如海上风电技术尚不完善,导致使用寿命减短;三则是,金融危机冲击下,很多风电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题。
“虽然有些未知数,但在国家政策上对风电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这意味着在国家的推动下,上述难题总会解决,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洪道夫说,他表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是200吉瓦,这是光伏的四倍以上,但实际上有预测表明到时的安装量将远超政府预期,可能会达到300吉瓦。
近期政府对风电的支持还在发力。10月底,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在300多个获补助的发电项目中,风电项目就达239个,而其中仅14个为太阳能发电。
出局
产能过剩让风电企业内战不已,一年多的行业低谷让众多企业被扫地出门。
“两年前风电整机生产商有80多家,而今只剩下30家左右,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了。” 威图公司风电行业经理张延鸣对记者说,他表示,这只是整机生产商,而零配件生产商的数量更有成千上百,他们的处境也就更为艰难,在2009年以后众多企业都开始进入风电行业,一时间人满为患,价格战也就此展开,2009年每千瓦时风电设备价格是6500元,而今已跌到了3500元。
张延鸣说,金融危机之前风电就已经保持了高速发展,而在2009年之后,国家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当时很多人都把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时间众多资本涌入,风电变得炙手可热,“当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发展阶段。”
江苏南通一家从事风电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两年风电行业已陷入一种混乱状态,中小企业为了和大企业争抢市场,把价格当成杀手锏屡试不爽,以此生存下来,而面对冲击,大企业之间也互相开战,价格战让风电行业的利润一路下滑,众多企业陷入亏损中。
新的出局者是三一重工,这个原本从事重型机械制造的企业,也在2008年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风电制造,目前已在北京、张家口、吉林通榆、云南泸西建立产业园,该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当初曾放言说,将几年之内跻身风电设备制造前十名,但而今这些豪言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破。
一位三一电气人士说,而今这些产业园的大部分工厂都处在半停工状态,也至少一半以上的工人已经离职,“三一电气是全产业链的企业,它生产整机、叶片、增速机、发电机、主控、变桨、变流器、轴承甚至海上风电施工专用设备,这导致投资巨大,如今也无法回头了。”
此前,有消息说,到2011年三一电气已经在风电上投入了31.5亿元的资金,但三一电气却一直没有盈利,据悉三一已经亏损超过3亿。
“当初也有外资找我们洽谈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但我们调研了市场之后放弃了。”柳州重工一位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风电市场已经饱和,除了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传统的十强之外,已难有其他新进入者的生存空间。
在张延鸣看来,这两年市场也经历了一个洗牌过程,对风电的认识也开始回归理性。他表示,此前有些整机制造商只看采购成本,尽量选低价的配件,这也导致了市面上的整机质量参差不齐,而今年以来一些企业的态度已悄然转变。“在去年的几次风电事故之后,大家开始对质量和使用寿命关注起来,很多企业开始选择大品牌的配件商。”
“如今变化是,企业间现在已经从价格战变变成质量和技术之战,那些价格低廉质量差得厂商会被继续淘汰出局。”张延鸣说。
隔阂
在行业过剩因素之外,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各部委之间的隔阂已成为风电行业的另一种阻力。
国电龙源电力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前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大幅增长,已是全球最大,但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也只有3%,但真正并网的只有1%,“很多电站经过国家审批通过之后,仍然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才能并网,龙源电力在内蒙古等地的有些电站就在空转,每年损失数千万元。”
另一家从事风电的电力公司人士则向记者表示,至于空转原因,电网公司总是推说电网建设滞后,这主要因为是电网公司不愿意为了发电量很小的风电去专门架设线路,这种做法显然是亏本的买卖,而另外,电网公司也曾说,如果风能、光伏等发电量的输入在电网上的比重超过15%,将造成电网不稳定,“这只是一种推辞,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荷兰的风力发电超过了50%,都没出现过电网不稳定的问题。”
该人士认为,电网公司之所以不愿意接收风电主要因为此业务基本是不盈利的,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按照资源区设立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全国共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补贴的价格每千瓦时大约在0.5元到0.6元之间,而风电的发电成本在0.7元到0.8元之间,“火电的价格在0.2元到0.3元,而水电则更便宜仅在0.18元左右,所以电网公司大量收风电,即便有补贴也是几乎不赚钱的,而收火电和水电则获利颇丰。”
“即便在并网之后,电力公司还面临着补贴被拖欠的事情,之前业内有估算,被拖欠的风电上网补贴有数亿元。”上述人士说,他表示,目前审批风电电站立项的是发改委和能源局,而掏钱补贴的是财政部,接收电力的是电网公司,多部门之间的隔阂让发电企业苦不堪言,补贴被拖欠严重。
据一位地方电力公司的人士说,通常来说,风电场的发电量输入电网的流量是由企业自行上报的,无法进行监管,也没有第三方机构来测评,这就导致财政部为了防止发电企业以此骗钱,对补贴的审核严之又严,即便有些细微的问题也可能就无法拿到补贴了,时间一长就成为烂帐了。“所以现在做风电站基本都在巨额亏损,投资风电站只有央企和国企,民企已经完全绝迹了。”
“现在他们的态度就是,能不并网的尽量不给你并网,能拖欠补贴的就尽量拖着。”上述电力公司人士说,他认为,在煤电和水电仍然比较低价的今天,风电等新能源虽在政策上获得了支持,但大多难以执行到位,他说,如果国家不规定大型发电集团在2020年非石化能源的发电量必须要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央企、国企目前也不会涉及风电等新能源领域。
不过在一位风电行业协会的人士看来,随着油价进一步上涨,石化能源的逐渐枯竭,将倒逼包括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