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如期举行。冬日的北京,阵阵寒风刺骨。这正如当下的风能行业,虽前途光明,但荆棘密布。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国内风机价格从2008年的每千瓦6200元以上下滑到现在的3500元,企业利润率不到10%。
行业寒冬之下,风电制造企业如何逆势突围,成为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五家代表性风电企业,揭秘风电寒冬之下的生存法则。
华锐风电:瞄准海上风电
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说,摆脱行业危机,华锐现在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判断。
陶刚介绍,华锐是第一个做1.5兆瓦风机的企业,目前这个市场迅速做开,成为了主流市场。基于对中国风能未来市场、尤其是海上风能市场的一个预判,现在华锐主推5兆瓦和6兆瓦的机组。
陶刚表示,根据中国的风能战略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将达1亿千瓦,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风电市场。因此,陶刚判断,未来大型化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海上风电在中国会有非常大的潜力,华锐将会更多地侧重于海上风电市场。
维斯塔斯:主打风场重评估
针对此次行业危机,维斯塔斯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郑宗功表示,采用共生的方式是大势所趋。在整个风电行业,不只是供应商难受,开发商也难受。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应该更加严肃,而不是跑马圈地,现在很多项目都有前评估,我们维斯塔斯要尽量给客户提供一个真实的评估数据和有效建议。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有规模,要有效益,这样才能有收益,才能带来回报。”郑宗功还介绍,在目前的形势下,维斯塔斯为客户提供一种新的服务——风场的重评估。维斯塔斯将根据已经掌握的经验技术优势以及维斯塔斯全球气量数据,对改良后的风场运营情况做专业评估,测算出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收益,然后和该风场现在的收益作对比,以此判断这个风场是继续建二期,还是立即废止。
联合动力:三大优势确保不惧寒流
联合动力营销总监李杰表示,从联合动力的角度看,行业危机是好事情,是风电行业往有序发展的必然。
风电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暴露了许多问题。风能产业应该以光伏产业为教训。
李杰说,有三点优势能确保联合动力不惧“寒流”。第一,联合动力虽然年轻,但毕竟有国电科环的支持,联合动力不是这个行业的陌生人。第二,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联合动力的发电机组也开始走上世界舞台,并不断获得世界的认可。第三,联合动力的很多人才来自于国外大公司,拥有丰富的技能和经验,对整个世界风电格局有相当的了解,不惧竞争。
金风科技:在新兴市场找到希望
针对如何度过风电寒冬的问题,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依然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他表示,近几年,电网企业为了接纳风电,在电网建设上的投资额巨大,超过了以往很多年累计的投资额。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电网企业依然会持续地接纳风电,还会持续地投入。”武钢说,从全球视野来看,很多新兴的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金风科技已在新兴国家找到了希望,在智利、厄瓜多尔等地金风都有项目,整体来看机遇比较多。
南车电机:高端电机领域优势明显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洋表示,当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要素之后,永磁直驱便失去了竞争优势。为了和市场结合,南车电机所做的大量研发都是在寻求永磁直驱自身的改善和技术路线的变化。南车电机坚信,永磁直驱的技术和分层在未来大功率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领域有绝对优势。
南车电机首席设计师李进泽介绍说:“在高端电机制造领域,南车电机有绝对优势。基于轨道牵引电机技术的高可靠性、高性能的要求很能满足各行业对特种电机的需求。比如石油钻井电机、电动轮自卸车电机等,在石油开采、煤矿行业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摩根新材料:主攻储能设备
摩根新材料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表示,摩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关注并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2006年,当中国大面积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时,摩根公司便开始在中国国内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全面拓展风电市场,其生产的储能设备和锂电池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新能源产业,这也将是摩根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近年来受行业影响,摩根公司在全球的风电业务几乎下降了50%.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摩根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作为风电配件生产商,摩根公司虽然不能主导风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会随时做好充分准备,等待行业再度复苏。
前途一片光明,道路曲折往复,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前的风电行业再合适不过。
但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中国政府的表态,似乎也让巨头们看到了希望。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