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汕头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上,由15家全球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宣告成立。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称,这意味着汕头将依托国际风电创新港打造一个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联合体产业链龙头企业包括金风科技、德力佳、中车永济电机、中材科技、大金重工、华润电力、国家电投、京能清洁能源、国机工程、中国中铁等,以及风电认证机构鉴衡认证。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认为,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不仅为特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而且将推动我国风电技术创新,实现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进而支持全球能源转型。
汕头雄心:国际风电创新港辐射全球
“汕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以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为支撑,以协同创新为驱动,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打造服务全球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温湛滨表示,汕头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比欧洲技术更先进、集群效应更显著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和服务聚集区。
温湛滨说,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汕头港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有利于建设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装备及服务出口、运维、施工建设基地的“桥头堡”。汕头依托广澳深水港的优良条件,建设风电专用码头,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的风电母港,形成覆盖粤东200公里范围的运维基地,覆盖东南亚地区2000公里范围的施工建设基地,以及辐射全球的装备及服务出口基地。
一年来,汕头市建立了海上风电开发和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海上风电开发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编制完成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规划》,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建设,全力实现2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到目前,汕头风电项目完工24.5万千瓦,在建60万千瓦,《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在汕头布局共3535万千瓦风电规划装机容量,约占全省规划装机容量的53%,占整个粤东区域的60%以上,未来可开发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具备连片开发优势。
企业联手:构建海上风电“梦之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吸引了国内风电制造业巨头纷至沓来。据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介绍,金风科技、德力佳、中车永济电机、中材科技、大金重工,以及鉴衡认证等多家全球海上风电价值链龙头企业,已决定落户汕头,在濠江区风电产业园建设“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的风电产业集群。该产业园区,聚集了风电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从而实现了从设计研发,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交付的完整产业链。按计划,产业园今年底竣工投产,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在此次汕头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上,上述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和权威认证机构,与华润电力、国家电投江西公司、京能清洁能源、国机工程集团、中国中铁下属公司等风电开发建设企业,共同成立“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
“联合体将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了政企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具有共同愿景的命运和利益共同体。”武钢表示,联合体以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造业及全产业链创新构建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实现了零部件、整机制造、实验、码头的高效集成,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效率,未来将形成汕头中国海上风电的“梦之队”。
风协声音:中国海上风电技术引领全球
作为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对国际风电创新港的建设信心满满。他说,多年来经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到自主创新,我国风电产业技术从跟跑到领跑,已走在世界前列。单机容量已从十年前的2兆瓦发展到今天的16兆瓦,叶片长度由40米增长到120米。
“新的设计方法理论需要试验研究,特别是针对海上风电的超大型机组样机和轴承、齿轮箱、叶片等大部件需要更加全面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秦海岩说,因此我们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将投资建设超大型风电机组动力学与电气特性研究测试实验室,包括全球最大35兆瓦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等行业急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将为我国风电技术创新和大型机组研制提供有力支撑。此前,上述实验室设施的相关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于2025年投入使用。
同时,汕头也在谋划布局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及相关实验与检测中心,为海上风电生产和消纳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成为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