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大练海上风电项目部运用新工艺进行钢管桩(单桩基础)施工
“振动锤摆动幅度太大了!”项目副经理余雪宝的目光紧紧盯着30多米高空上不断晃动的振动锤,眉头拧成了“川”字,“这样下去不仅施工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要提高套锤效率,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现场,施工团队严格控制沉桩速率,不断观察单桩刻度状态
提高套锤效率迫在眉睫。为了能更安全高效地完成套锤这一工序,项目部集思广益,专门成立了QC小组,针对套锤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议。
原本,项目部是采用缆风绳对振动锤进行定位,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缆风绳,用人力控制减小振动锤在高空的摆动幅度。但这种作业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在30多米的高空中人力控制效果不佳。从安全角度考虑,施工时间越长,振动锤与辅助桩碰撞的次数就越多,危险系数逐步上升。
如果说,晃动的振动锤就像一颗篮球,那么高空套锤就像是要将这颗球投进不断移动的篮框,怎么样才能精准入篮呢?
“振动锤夹具开口小,如果对振动锤加以改造,弥补瞄准难度大这个问题,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善?”有人提出设想。“有道理,何不试一试?!”那段时间里,项目团队每天加班加点的对着图纸研究,将振动锤尺寸和辅助桩直径、壁厚进行来回比对,寻找破题之法。
“张工,这么晚了还不回去休息吗?”晚上10点多,技术员小刘走进办公室发现张祖涛仍伏案冥思苦想。“还差一点就好了”,张祖涛抬起头,突然被头顶因风吹而摇晃的吊灯晃了神。他灵光一闪,“要扶住摇晃的吊灯,可以用两个棍子将它左右夹住进行稳定。那么振动锤要对准晃动的辅助桩是不是也可以用两个辅助支架进行稳定呢?”
说干就干,几个日日夜夜,项目团队不断对这个设想进行推算,推翻了无数设计图纸后,终于敲定了最终的可行方案。
新方案的精髓在于给套锤安装一个“导向装置”,将两块导向钢板的前端伸入辅助桩中,让桩和锤的相对位置稳定。位置对准后,振动锤便会自动滑入管壁内,避免了振动锤与桩壁碰撞的概率。
在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后,“导向装置”的施工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样一来,既为现场的指挥吊装人员降低了操作难度,还减少了设备的损耗,增加了安全系数。
“太了不起了,你们这个新工艺效率太高了!”中广核项目监理在参观新工艺第一次实施落地的沉桩现场中不禁赞叹道,“原来需要2个小时的单桩套锤,现在仅用10分钟就成功‘吻合’,三航局真不愧是老牌施工企业的领头军。”
风机叶轮直径130米,叶片长度63.4米,单叶片重达18吨,项目部圆满完成风机叶片安装
(来源: 中交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