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江苏如东九思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实现全场并网;12月19日,鲁能如东2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50台风机实现全容量投产并网,苏交控如东H5海上风电场项目首台4兆瓦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近期,如东风电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喜讯频传。得益于海上风电场大规模建设的带动,今年1到11月,如东风电及风电装备产业实现应税销售320亿元,同比增长58.6%,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拥有中国“埃斯比约港”之称的小洋口风电母港码头一片繁忙,码头上的2台800吨龙门吊来回运作,将一只只重达上百吨的单桩、塔筒装上运输船,发往沿海各大风电场。打通风电开发“最后一公里”,如东借鉴欧洲成功经验,历经四年全力打造全国独有的“海上风电母港”。投运第一年,累计出运重装设备34万吨。
如东海域辽阔的海面上,分布着13个海上风电项目区,一艘艘施工船吊起一台台大功率风机和一片片风叶,夜以继日作业。这些风电设备大部分来自风电母港附近的如东风电产业园和如东经济开发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要是没有风电母港,我们鲁能如东海上风电场就不可能今年全场投运,隔岸供应不仅降低了海上风电场建设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江苏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如东海上风电场场长裴波介绍。总投资约35亿元的鲁能如东项目,离岸约44公里,全部采购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4兆瓦风机和海力风电生产的单桩、塔筒,鲁能江苏分公司与中交三航、中天援威等施工单位通力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船机资源紧张、天气恶劣、海况复杂等外部因素影响,在2018年江苏省一次性核准的新建项目中率先实现全场并网。截至22日,今年发电量达到6634.34万千瓦时。
如东在建的13个海上风电场,总投资686亿元,克服疫情影响,今年已完成投资300亿元。如此速度,得益于如东风电全产业链的建成投产。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设计能力为年产200台(套)海上4兆瓦风机,今年实际到手订单达到240台。早先布局如东经济开发区的风电设备企业,5兆瓦以上的风机、风叶以及塔筒同样订单爆满,刚下生产线就源源不断地从风电母港运往海上风电场。
江苏海装风电总装车间内,电工们忙着给5兆瓦风电主机机舱安装动力电缆。“如东正在建设的中广核、国信、协鑫等海上风电项目,今年下了190台订单,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20亿元。”公司总经理陈澜介绍,5兆瓦风机取代进口是自主创新的结晶,为实现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最近推出6.25兆瓦风电主机。重通成飞今年拿到600台海上大功率风叶订单,12套模具满负荷生产。
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研发的高低故障电压穿越试验检测平台,专门为并网发电前的机组全面体检,成为国内市场的香饽饽,今年斩获订单2.5亿元。去年,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开发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今年投资风电场的央企、国企纷纷下单,不仅产销两旺,检测业务也是一派繁忙。
在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附近,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国科智能电气项目一期工程厂房加速土建施工。“我们研发的风机控制系统、变桨系统、变流器,填补国内空白。来不及建厂房,开发区给我们租来厂房生产,今年实现销售突破1.5亿元。”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武鑫说。
风电产业无中生有,如东不断招引科研人才和科技型项目,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县集聚风电上下游企业67家,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防腐材料、海洋环境保护、大型设备物流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和全国首家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
“如东沿海所有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均进入主体建设阶段,我们全力保障每一个项目快推进、快投产,为南通‘决战过万亿,夺取双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如东县委书记沈峻峰说。
(来源: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