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的经济效益,带火了福建省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也引起全国海上风电企业的极大关注。不少业内专家、学者表示,调整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政策利好,加上海上风电技术趋于成熟,大规模开发投产的条件基本具备。未来10年,或将是海上风电的黄金时代。
十年回眸
2008年以前,还是陆上风电的天下。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受技术、成本、人力、经验等掣肘很多,挑战很大,开发企业较少。然而,黄友如清晰地记得,早在2008年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福建投资集团”)领导就已预见,陆上风电资源即将趋于饱和,随着国家和地方竞相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海上风电将成为必然趋势。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能的能量效益要高20%~40%。此外,还有很多陆上风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风力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发电利用小时数高、适宜大规模开发等,海上风电成为我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重点。近几年,许多大型风电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发展之路。
2014年,我国海上风电迎来启动元年。与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下滑形成对比的是,海上风电取得突破进展。2016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2017年,海上风电开发渐入佳境。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达270万千瓦。
未来,海上风电是否会继续得到国家支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有关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未来,国家会进一步完善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对其支持力度不减,同时积极为企业开展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竞争显现
海上风电的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地区大气雾霾治理、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不顾高投入等困难,也要抢占市场。
福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海洋资源,特别是东临台湾海峡带来的“狭管效应”,使得该省沿海风能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前有福建中闵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的经验,后有地方政府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进能源结构的需求,吸引了大小企业先后进入八闽之地,寻求海上风电开发的一杯羹。
竞争不可避免。福建中闵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友如说,近两年海上风电产业逐渐热火,企业竞争激烈。两年来,很多大型国企进入福建,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与省属企业共同争夺海上风能资源。“冲击和压力肯定都是有的。资源有限,海上资源的获取越来越难。”黄友如说。
黄友如解释,一方面资源获取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小企业开发能力仍显不足,竞争力不强。不过,能和大企业同台竞争,黄友如却也觉得是好事。“这说明产业有效益,很多企业才会争相进来。大家一起竞争,也是一种互相学习。”
早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如此形容海上风电发展的战略地位:“海上风电代表了国际前沿的风电发展水平,能否在全球具备产业竞争力,就要看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能否走在海上风电领域前列。”
竞价上网
“国外,2025年~2030年要开展建设的一批海上风电项目中,很多招标电价已经不再需要补贴。所以,未来海上风电成本下降的空间非常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风能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秦海岩说。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一度电固定电价0.85元。也就是说,不管并入电网后的电价是多少,国家都会给予风电企业差额补贴,至今已保持多年。但就在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将全部推行竞争性电价配置项目资源,这意味着主管部门放开了对风电项目的“照顾”,明年就要竞争上网了。
离开了政府补贴,海上风电企业会有哪些不适?行业发展是否会造成一定动荡?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大海从事海洋能技术研发多年,对海上风电行业颇有了解。张大海说,现在国内很多风电企业是赔本做海上风电项目,不赚钱也要扩张或是占领市场,这让他感到行业隐患和风险很大。“这肯定无法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张大海说,电价竞价上网,有利于优胜劣汰,形成有效市场竞争。
在我国电力供给中,52%要求新能源供给,但是这一比例相较国外仍然偏低。张大海介绍说,国外如丹麦,已经可以实现百分百的新能源供给。“我国海上风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很大,前景很好。”
对企业来说,尤其是竞价上网政策执行后,压力还是无法回避的。“只能尽量从内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黄友如说。
当下,中国正全力推进能源转型,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将是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一段时间,海上风电还有望进一步提速。”秦海岩语气坚定地说。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