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中国风电经历了飞速发展期,2010~2012年开始进入行业调整期。质量、无序价格战、事故、大规模风电并网等问题已成业内争论的焦点。 “风电行业现阶段的调整不仅限于设备制造商,整个行业链条都会面临兼并重组的问题;市场也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态势已经蔓延到海外市场中。所以,中国的风电开发商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设备供应商,更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8月17日,维斯塔斯中国政府关系总监程红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力报》:中国风电行业正在经历一种怎样的变革?给维斯塔斯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程红:我们对中国风电市场的前景是乐观的。对维斯塔斯来说,行业进入调整期为我们审视市场、产业和自身竞争力提供了机会。第一,风电规划的目标。
最新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2015年和2020年并网风电量分别达到1亿和2亿千瓦,2015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第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明显增加,这是实际的政策支持;第三,区域上网电价目前仍保持不变。
审视市场和产业不难发现,开发商更加关注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政府和监管部门更注重寻求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对风电场运营的监管;设备厂商也开始从价格战中反思。这些都表明,风机卖出去只是整个风电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而已。我们还看到,中国的能源开发商正在加大国际化的步伐。维斯塔斯也在积极地配合这样的趋势。维斯塔斯年初进行全球组织结构调整,让整个企业变得更加灵活,决策更加迅速;亚太和中国区合并,将有利于更好地统筹调配资源,配合中国客户走出去在亚太其他市场发展,在其他市场当地客户的经验也可以供中国客户参考。
《中国电力报》:风电产能是否过剩?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 程红:事实上,争论是否有产能过剩本身意义不大,而且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供需失衡也属正常。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根据现状及时调整。依据市场竞争原则,这样的调整最终将会把落后不适应市场需求和低质量的产能淘汰出局。维斯塔斯今年以来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正是要适应这种市场变化。维斯塔斯所进行内部调整,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的组织结构调整;中国区和亚太区合并;千瓦级平台的调整等。这些变革不仅对维斯塔斯自身有好处,也更有利于我们更加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继续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看待风电行业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弃风”现象?程红:弃风问题说到底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可用于调节的发电源很少;占绝大部分的火电机组不具备深度调节的能力;现阶段没有刺激供应端增加调节能力的措施,经济利益分配未能平衡;需求端也缺少灵活性。
为了应对弃风问题,国家能源局采取了对三北高弃风地区停止或减少风电项目开发的方式,这会缓解2012年弃风问 题,但总的来说,如果上述几个因素若没有得到改善,则弃风问题不会有根本的改观。
作为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高度关注弃风问题。我们已通过各种形式分享了国外的作法,尤其是丹麦如何利用政策、财税刺激、有效利用邻国水电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风电。
《中国电力报》:如何解决风电并网与消纳的问题?低电压穿越最短多长时间能够得到大范围应用?程红:维斯塔斯从2010到2011年一直在着力于与国网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展关于风电和电网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为应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技术、政策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风电技术创新,建设电网友好型风电场。这主要是从技术方面努力;第二,加强综合协调,构建风电友好型电力系统。包括优化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需求侧相应和电价政策引导等等;第三,加强政策激励和管理引导,促进风电及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协调。
《中国电力报》:如何看待风机设备制 造商转型和行业所面临的大规模洗牌?未来,维斯塔斯有何战略布局?程红:在行业调整的时期,任何企业都会想方法以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留下来的就是强者。对于维斯塔斯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限于造出好风机,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些风机在20年的生命周期里持续为客户带来可预见的投资回报。我们的技术、质量、经验、团队、运维实力、解决方案等等都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近日,维斯塔斯集团已经公开了第二季度预备财报,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维斯塔斯第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全球风能市场,公司今年进行了组织构架的调整,新的结构更加聚焦于两个核心业务——— “风机技术”和“全球解决方案及服务”。维斯塔斯战略结构重组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客户的合作,通过长期的服务协议、持续的产品升级和新技术解决方案,让客户的风力发电系统更加优化。同时,维斯塔斯集中了某些生产单元,整合一些管理职能,旨在提高效率,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