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电力5项岩基海床基础施工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3月14日获悉,龙源电力知识产权工作再创佳绩,《一种无灌浆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一种植入式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一种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临时施工平台》《一种带隔板的箱式重力式海上风机基础》《一种多桶负压桶导管架式海上风机基础》共5项应用于岩基海床基础施工类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海上风电基础是重要的支撑结构,其结构稳定性对整机安全至关重要。与淤泥质海床相比,岩基海床表层有一定层厚残积层风化岩石,单桩基础在该海域安装极其困难。因此,公司通过研究,探寻出一套适合岩基海床地址条件的风机基础施工方案,涵盖新型风机基础、打桩工艺及施工平台等,使龙源电力具备更为复杂海况下风电场建设能力,再次引领我国海上风电施工技术潮流。
2
国家电投与揭阳签署海上风电合作协议
3月20日上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与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揭阳海上风电及相关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惠来县机关大院举行。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严植婵和国家电投集团广东公司执行董事、党委筹备组组长程伯儒出席仪式并见证项目签约。
仪式上,市委常委、秘书长熊松和程伯儒先后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定雄和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总经理、党委筹备组副组长尹贵荣分别代表揭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约。据介绍,海上风电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清洁能源项目,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揭阳市地处粤东沿海,海域面积930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36.9公里,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揭阳市又是广东省新型工业城市、民营经济大市,未来将打造广东战略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具有广阔的空间。
据了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和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和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是国家电投的二级单位,近年来与揭阳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实施了前詹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揭阳前詹电厂、揭东热电联产等项目,为揭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市政府与国家电投广东公司签订海上风电合作框架协议,是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号召,深入探索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电投广东公司表示,将竭力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程,今年在揭阳风电规划海域立测风塔,2018年开工建设,2019年起陆续投产9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投资约150亿元并持续开发,同时加快在有关区县的项目建设进度,为揭阳市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副市长吴毅青主持签约仪式。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局局长黄伟忠,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俊谦等参加活动。
3
三峡新能源协调推进广东南澳洋东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
经三峡新能源汕头公司协调,3月17日,三峡汕头南澳洋东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协调推进会召开。会议由广东省汕头市市委副秘书长陈基平主持,汕头市各委办局主要领导、汕头公司和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陈基平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情况,要求汕头市各委办局领导积极配合和支持三峡开发的南澳洋东项目,积极落实汕头市政府与三峡新能源的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支持三峡新能源的项目开发工作。
三峡新能源汕头公司介绍了南澳洋东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17年工作计划以及在项目核准的过程中需逐步落实的产业基地、运维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基金和配售电公司对接等方面的工作。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则介绍了南澳洋东海上风电项目工作计划,各委办局针对汇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指导,并表示会大力支持三峡新能源在汕头的各项工作开展。
会议最后,陈基平根据会议精神,重申了汕头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三峡新能源工作,同时要求汕头公司和上海院及时与广东省、市、县相关部门沟通,加快项目核准。
4
央企省企强强联合,加速推进福建海上风电建设
3月15日,福船集团、福能集团与三峡集团在福州座谈,共同交流探讨了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毕亚雄副总经理首先介绍了三峡集团福建区域管理体制和班子成员调整情况,以及三峡集团在福建地区的海上风电规划批复情况,希望福建能投公司、福船集团和福能集团抓住难得机遇,加快推进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基础建设,并对福清兴化湾样机实验风场、海上风电产业园区、运维公司、工程公司现阶段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福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赵金杰,福能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郑震均表示,三峡集团管理体制的调整对今后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下一步将按照既定方针,抓紧时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上海院董事长石小强,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办副主任董秀芬,以及福船集团、福能集团、福建能投公司等领导参加了座谈。
5
大唐新能源:在福建广东等地正开展海上风电前期工作
大唐新能源副董事长张春雷于全年业绩记者会表示,海上风电属风电行业的重要区域,在国内外均方兴未艾,因此集团亦积极发展,目前在江苏之海上风电项目计划在今年底可有部分风机投产。此外,集团在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亦有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
他又指,现时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项目,主要因技术及安全性要求不同、亦需顾及装机防腐等问题,现时海上风电项目每千瓦成本约1.6万元人民币,而陆上项目则约6000多元人民币,但相信随着制造技术完善,海上风电项目之造价水平可有下跌,认为是有前景的业务,而现时海上风电之投资收益率逾8%。
6
振华重工举行2000吨风电船龙骨安装四方见证仪式
3月9日,公司海工平台事业部举行龙源振华2000吨风电安装平台龙骨安装四方见证仪式。
公司、龙源振华、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南通海事局的代表一同见证了平台龙骨安装,并签署了《四方见证》文件。
“2000吨风电安装平台”入籍中国船级社(CCS),船长100.8 米,型宽43.2 米,型深8.4米,起升高度可达120米,居目前世界同类平台之首,最大吊重2000吨,单钩最大吊重1500吨,是目前世界上起重能力最大的风电安装船。此外,该平台具有滚子超大回转轴承、包容式节点起重机臂架、双啮合抬升齿轮箱等十大创新设计。
公司海工平台事业部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全面负责项目建造过程管理和控制。
公司海工集团生产咨询、事业部领导班子、项目组成员、各部门代表、分包商代表共同参加了见证仪式。
7
响水海上风电新能源再受省媒关注
3月18日,江苏电视台“江苏发展大会”摄制组一行走进响水海上风电场,开展专题拍摄。据悉,视频将于5月份在南京召开的首届江苏发展大会上进行展示。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点赞中国》中播出《大海沙漠变身清洁能源聚宝盆》的新闻,以响水海上风电项目复合筒型基础安装为切入点,报道响水海上风电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称赞中国三峡为中国风电进军深蓝海域作出示范。通过央视的宣传报道,响水加快发展海上新能源,已成为江苏沿海开发新亮点。
近年来,响水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着力打造“海上三峡”,构筑沿海生态产业群。响水近海200兆瓦风电场示范项目,总投资35亿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江苏沿海第一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响水县灌东盐场、三圩盐场外侧海域,全场安装37台单机容量为4.0MW的风电机组和18台单机容量为3.0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2MW。风电场配套建设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35KV场内集电线路、220KV送出海缆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所有电能通过海上升压站汇集升压后通过220千伏海底电缆并入江苏电网。
该项目于2013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期开始建设准备工作;2015年4月海上主体工程全面开始施工,2016年10月主体工程全部机组并网发电,每年可向江苏电网提供5亿千瓦时绿色能源,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2万吨,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8
英中海上风电研讨会在京举办
共商降低风电成本
3月14至17日,英国国际贸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在京成功举办“英中海上风电研讨会”,邀请十余家中英企业共同探讨海上风电全球化中的中英合作机遇。在为期四天的研讨会期间,两国企业进行了包括项目对接、圆桌讨论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并于16日晚参加了由英国国际贸易部在英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的交流招待会。中英企业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加深,为未来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发掘出巨大潜力。
英中海上风电研讨会
作为海上风电领域的全球翘楚,英国不仅是国际公认最理想的海上风能投资地,也打造出了极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供应链。英国企业在海上风能发电站的设计、开发、融资、建设和运营等诸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将为中方合作伙伴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共同加速降低海上风电成本。
对此,英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参赞柯林娜(Catriona Knox)在研讨会期间发表讲话。她表示,中国正在开发巨大的海上风电容量,而英国在全球开发最大海上风电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供应链领域不断创新,成本下行趋势强劲。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为两国企业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为广阔的合作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来访的英国代表团由11家从事海上风电业务的领先企业组成,包括阿特金斯(Atkins)、詹姆斯费舍尔公司(James Fisher)、海德益(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 Limited)、峰能斯格尔(北京)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gurr)、英国专业机械发展有限公司(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 Limited)、CWIND、Ecosse Subsea、Houlder、Swire Blue Ocean、英国Romax科技有限公司等,业务覆盖全产业链,涵盖工程设计、安装、运营及维护等诸多方面。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中英企业代表畅所欲言,以项目安装施工和运营与维护为主题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讨论。中方企业代表对于英国企业在电力基础设施、运营与维修战略的开发以及风险项目整合等领域的经验分享反响热烈,并期待结合国内及英国供应商的技术,在未来风电项目的建设中有效降低电力成本。
9
英国看好海上风电的“中国机遇”
中国拥有最宏大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英国是目前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截至去年底,累计装机超过5吉瓦,占比超过全球总装机的1/3。
海上风电正成为两国可再生能源合作的重要部分。
3月16日,在密集的商务活动间隙,包括Atkins、James Fisher、CWind等在海上风电咨询、设计、施工等领域广具知名度的英国企业集体亮相在中国媒体面前。来不及回答完所有的媒体提问,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便要匆匆赶往下一场商务会见。
在英国国际贸易部和驻华大使馆的牵线搭桥下,最近几周,英国海上风电产业链上的诸多知名企业代表组团来到中国,他们希望把英国成熟的海上风电产业经验融入到中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进程,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英国去拓展海上风电市场。
“英国企业在海上风电项目的设计、安装、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拥有超过十年的运维经验,中国企业在港口建设、风机制造、筒塔建设等方面展现了强劲的实力,两国的海上风电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实现共赢发展。”英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参赞柯林娜说。
中国海上风电的降本潜力
中国目前执行的是0.75元和0.85元的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来说,进一步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趋。
除了降成本压力外,中国海上风电也面临一些其他挑战:复杂的海上风资源、项目管理急需改善、技术标准有待提高。
柯林娜告诉记者,英国海上风电的经验可以在开发阶段的咨询工作、风机及基础和电缆安装、离岸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帮助中国海上风电实现效益提升。
“中国的海岸线长,风资源状况差异大,还有台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海上风电也必须体现出多样性设计。”与会的一位英方企业家表示,“在考虑风电项目成本时,不能仅仅盯着某一部分,比如有的海上风机基础本身虽然昂贵,但可以长期帮助机组节省运维的费用。因此,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最低来考虑。”
对于投资庞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而言,设计不好是最大的浪费。据介绍,在开发设计阶段,在风资源评估、风电场环境和地质调查、升压站和基础结构设计、风电场布置等方面若得到专业咨询,都可以进一步挖掘降成本潜力。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和改善投融资都可以显着降低中国风电成本,但通过改善投融资可以获得更大的降成本空间。投融资在英国海上风电项目降成本的贡献率仅占14%,在中国海上风电项目降成本方面的贡献率可高达32%。
参与交流的英方企业家也认为,在降低成本方面,中国海上风电财务成本改善将比英国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成本改善与技术和供应链的改善密切相关。伴随技术进步和供应链持续改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减少,财务成本才能得以大幅下降。
与会的英方企业代表告诉记者,随着海上风电装机保有量越来越大,对其进行离岸资产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使用系统储存及分析状态监测数据,以处理故障;对风机和辅助设施实施有计划的维护保养与计划外服务;做好离岸后勤保障。
英国电价机制的启示
“在海上风电领域,英国企业交了10-15年的学费,可以说是在不断交学费的过程中积攒了成功经验。”一位与会的英方企业家称,“英国在发展海上风电早期,也曾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低估了开发海上风电的时间和成本;未研发所需特殊设备和技术;在不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降低供应链风险。”
正是在问题中不断总结、学习,英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据介绍,英国此前成立了海上风能成本缩减工作组,作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合作联络点,以实现成本缩减。2012年支持海上风能成本缩减工作组的英国皇家资产局对海上风能成本进行了详细评审。此次评审得出的结论是2020年项目成本可缩减至100英镑/兆瓦时。
不过,受供应链改善、大型风机和更好的离岸安装、运营优化等方面的驱动,英国海上风电成本目前下行趋势强劲,成本下降步伐比预计更快。最近5年,英国海上风电已经减少了至少 25% 的平准化电力成本。
目前,中国仍在摸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海上风电价格机制。而英国推行的差价合约制度(CFD)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取得积极作用,或许能使中国从中得到启发。
虽然过去十几年,英国政府都在补贴海上风电,但随着产业的发展,补贴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据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海上风电专家Mike Hay介绍,目前使用的差价合约制度于2015年推出。根据这一制度,在15年的合同期内,发电厂商就所发电力约定履约价格。履约价格可为政府制定的管制价格,或在合同需求高的情况下,可作为竞争性拍卖的清算价格。发电厂商将合同或电力购买协议下生产的电力销售给持有执照的电力供应商或贸易商。CFD对手方(低碳合同公司)付款,补足履约价格和约定的参考价之间的收入短缺。
在与会的英方企业家看来,未来的海上风电将受益于最新采纳的为金融投资者提供稳定框架的机制,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指数化受监管的收入,规避批发价格风险。
加强互动 共享经验
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也日益展现出收购英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浓厚兴趣。去年,国投电力收购WFEUK公司100%股权;中广核收购位于北爱尔兰的Douvan项目。
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海上风电投资地之一。预计到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0吉瓦。从2014年-2020年,英国海上风电的投资商机将高达160亿-210亿英镑。与此同时,创新的融资模式层出不穷。
在柯林娜看来,稳定且可预测的政策体制、供应链产能持续增长都是英国海上风电具备吸引力的重要保证。
“虽然全球海上风电兴起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在海洋油气领域我们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和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可以借鉴到海上风电领域。”一位与会的英方企业家说,“英方企业和中方企业需要加强互动,分享各自的经验,在我们助力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同时,也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拓展英国海上风电市场。”
记者短评
英国海上风电产业起步晚于丹麦、瑞典等国,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一度接近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全球已经建起来的十大海上风电场中,英国占据七座。“英国经验”无疑值得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学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可以学习,但模式很难复制。风电是适应性很强的技术。每个国家的环境不一样,资源不一样,适用的技术、所采用的风机机型、所选择的施工方式可能都会有较大差别。因此,学习“英国经验”,更要学其精髓,学其思路,吸取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从而避免我们再走弯路。
同时,必须意识到,要把经验真正学到手,并非开几次技术研讨交流会所能解决的,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渠道建设。
第一个渠道是“走出去”,中国企业到英国去直接投资海上风电场,通过购买或者参股英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学习经验。亲身参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捅破那层神秘的窗户纸。
第二个渠道是“请进来”,让包括英国在内的海上风电先进国家有经验的企业进入到中国,一起开发中国的海上风电。请这些外国企业和专家根据中国的海上风电状况,设计技术方案,共同开发,从中学习,以此获得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