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能源融合 » 风光储 » 正文

风电在能源转型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0  浏览次数:207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清洁能源的发展再次获得国家明确支持。根据《报告》,今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同时,《报告》中还提到,要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等多项内容。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丹麦能源咨询公司MAKE亚太区中国风电市场分析师李小杨,请她就《报告》中相关热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风电在接下来的能源转型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风电将在能源转型中承担重要责任

  中国电力报:在今年《报告》当中,多项涉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改革方面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李小杨:在去年签署的《巴黎协议》中,中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2030年达30%。因此,风电、光伏将在接下来的能源转型中将承担重要的责任,在这种国际性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的风电、光伏也会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过去几年的“量重于质”的发展模式下,风电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市场角度来说,包括就地消纳有限、电量外送困难,能源之间矛盾突出,导致无法保障合理的利用小时数且无法保障优先上网权等问题。从行业角度来说,出现早期机组效率低、维护压力大;同时,随着电价逐渐走低,优质风资源减少,建设成本下降速度慢导致企业收益水平有限等问题。

  根治产业顽疾需政策落实到位

  中国电力报:《报告》指出,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你认为目前解决产业顽疾最大的障碍在哪里?

  李小杨:大量的弃风限电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点是前几年,开发商为了争夺资源,加之一些地方政府非计划、非合理性地上马许多能源项目,导致当地电力供应和电力消纳失衡;其次,的确存在有些地方为了自身利益,变相压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况。从2016年的风电运行来看,缓解弃风、弃光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有进一步向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延续的趋势。我们也注意到,近几年国家主管部门也已多次发文要求各省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发地位,缓解弃风、弃光。

  风场智能化运行、智能运维将会成为重点

  中国电力报:《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你怎样看待“互联网+风电”的未来发展前景?

  李小杨:“互联网+”在目前的风电主要应用在SCADA系统、微观选址工具、ERP系统、气象预测、功率预测等单项应用。未来,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深入,“互联网+”将会从项目前期的规划到风场建设、运维以及后评估,贯穿到整个风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里面。

  尤其是随着“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速度放缓,开发商将会更加注重整体经济效益提升,风场智能化运行、智能运维将会成为重点。除此以外,更多业内公司也会发展集多种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上。

  在电改的大政策环境下,未来分布式能源、微电网、风电、光伏多能互补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将这些系统更可靠、高效的利用,“互联网+”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风企“出海”需注意风险管控

  中国电力报:《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您认为我国风企“出海”目前还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

  李小杨:当前的海外发展还有几个主要因素需要提升,对于整机商来说,主要是拥有自主风机设计能力、打破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开发商来说,要提升非国家支持的项目融资能力、降低盲目海外拓展的风险性、提升自营风场EPC业务的自主能力。

  对于零部件供应链说,则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与海外企业合作独立自主能力。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