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变革已悄然兴起,开发海上风能资源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中国三峡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由江入海,全力进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陆地海岸线达18000公里。在能源变革浪潮中,如何开发利用海风资源,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中国三峡集团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战略,把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业务的战略核心,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艰苦探索,一座宏大的“海上三峡”在中国的海岸线上逐渐成形。
海岸线上的挑战与机遇
同陆上风电相比,中国海上风电开发具有许多天然优势: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海上风电离负荷中心近,电力消纳能力强。海上风能资源比陆上资源特性要好,陆上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平均在2000小时左右,而海上风电能到3000小时以上,甚至达4000多小时。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可观,但是开发难度也是最大的。海上风电风机容量较大,缺乏长期运行经验;海上风电基础施工技术复杂,成本高;海上风电运维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着技术、质量、施工安装、抗台风、可靠性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企业对于海上风电开发大多持观望态度。
挑战与机遇往往相伴而生。中国三峡集团的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海上风电开发,高度契合中国三峡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未来集团做大做强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资源可开发量大,建设运维成本下降空间大,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坚定地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国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发的重大意义,以及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变革。中国三峡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集中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引领海上风电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国三峡集团发展改革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三峡集团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现实需要;既是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的战略需要,又是中国三峡集团搭建新平台、寻找新的绿色增长点的现实需要。
引领者的响水首秀
2016年10月17日23时09分,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随着三峡新能源公司江苏响水近海202兆瓦海上风电场17号风机缓缓转动,目前中国一次性建成单体最大海上风电场主体工程所有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这一次,中国三峡集团由江入海,为中国风电进军深蓝海域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响水近海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响水县灌东盐场、三圩盐场外侧海域。项目总装机容量202兆瓦,共安装37台单机容量为4兆瓦风电机组和18台单机容量为3兆瓦风电机组,年上网电量约为5.07亿千瓦时。
响水海上风电项目于2013年6月25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2015年5月海上主体工程全面开始施工,2016年2月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2016年10月1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部并网发电,为目前国内一次性建成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作为中国三峡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响水近海风电项目经由滩涂向潮间带、近海依次挺进,以先行者的勇气与智慧,以“吃螃蟹”的精神,探索积累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经验,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项目220千伏海上升压站为亚洲首座220千伏电压等级的海上升压站,填补了国内无高压海上升压站的空白,为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220千伏海缆为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长度最大、含有光纤最大的三芯光电复合海缆,是国内海缆生产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项目共采用4种基础形式:高桩高承台基础、高桩低承台基础、无过渡段单桩基础、复合筒型基础,为国内目前基础形式涵盖最广的海上风电场。
——项目4兆瓦风机整体吊装,是西门子此类机型全球首次实现整体吊装。这一施工创新有效减少了海上作业时间,为加快完成所有风机吊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响水海上风电项目还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商业示范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风能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秦海岩指出,响水海上风电项目为中国海上项目开发走上真正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进行探索,为企业的开发活动和政府部门的监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将有力推进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响水近海风电项目,吹响了中国三峡集团乃至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的号角,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多项空白,为我国开发海上风电积累了宝贵经验,带动了国内海上风电科研、设备制造、安装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加速度
中国三峡集团江苏响水海上风电项目首战告捷。但是,客观而言,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国家希望通过中国三峡集团海上风电集中规模化开发,带动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等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和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技术及成本的竞争力,打造海上风电的“中国造”。
中国三峡集团再次勇担国家使命。针对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存在的短板,中国三峡集团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规模集中开发和协同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要带动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提炼形成行业海上风电技术标准和规范。
如何从国外吸取海上风电开发经验,为国内的发展增加加速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常委贾金生指出,首先加大和海外先进国家的合作,合作可以是纯技术性的合作,比如联合进行科技研发,或者科技人才的培训,交流与引进;也可以是产业经营性的合作,比如项目合作,又比如并购海外项目及企业,这样既可以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又可以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营经验,而且可以最高效的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
2016年中国三峡集团成功收购德国梅尔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成为我国首家控股境外已投运风电项目的企业。此举标志着中国三峡集团将业务覆盖到了海上风电发源地,也是海上风电开发最充分、技术最成熟的欧洲。同时,通过收购还可获得欧洲在海上风电领域积累的先进理念、技术以及经验,有助于提升中国三峡集团海上风电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中国三峡集团加快在欧美发达国家新能源市场的业务布局,逐步确立三峡品牌形象。
在牢牢把握住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的最新脉搏的同时,中国三峡集团加快推进国内海上风电的布局和发展。
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升级版
福建是我国海上风电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2016年11月5日上午,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分别举行简朴的开工建设动员会。
随着金风科技、GE、LM等国内外知名公司洽谈入驻,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百亿级风电产业园。福清兴化湾7.74万千瓦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中国三峡集团正在福建开发建设的首个5兆瓦级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电场,邀请国内外最先进的大容量抗台风机型同台竞技,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机组进入中国三峡集团和福建共同打造的我国首个海上风电集中装备产业园区,在追赶国际一流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的同时,也根据国内海域风电资源的实际条件,积累经验,量体裁衣,选出最优方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成为推动海上风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打造中国海上风电升级版的孵化器。
与此同时,一批福建海上风电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国三峡集团把海上风电产业链和全球先进产能引入福建,并通过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给福建多个地市和企业带来更多的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
卢纯表示,中国三峡集团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重大战略,秉承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新兴技术开发应用,把福建省最好的资源秉赋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以海上风电开发为纽带,中国三峡集团不断深化与福建等省市的战略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2016年,中国三峡集团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阳江、汕头等地市达成开发海上风电资源的战略协议,并启动前期测风和水文要素观测等工作,与广东省政府及阳江、汕头等市政府和明阳集团就在广东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下一步加快双方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6年12月28日,三峡新能源公司大连市庄河III(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喜获辽宁省大连市发改委核准批复,这是渤海湾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场址中心距离岸线约22.5公里,场区水深15米至25米。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00兆瓦,拟安装3兆至5兆瓦多种形式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7.14亿千瓦时,相当于可提供20万户家庭的用电量。
作为渤海湾地区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公司大连市庄河III(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渤海湾地区后续海上风电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同时,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的良好结合,对缓解东北地区能源环境压力,促进能源利用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八百里风鹏正举。几年来,中国三峡集团着力瞄准建设引领、管理引领、技术引领、标准引领、人才引领、品牌引领等“六个引领”,以江苏响水近海风电项目投产为基础,以福建地区为基地,积极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等省谋划布局,项目从一个点逐渐连成一条线,一个筑起蓝色国土上“三峡工程”的梦想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