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收购阿尔斯通后,GE成立了独立的可再生能源集团,业务涵盖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及水电。一年来,可再生能源集团业务进展情况如何,在中国市场怎样布局?就这些话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GE可再生能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裴柯斯(JéromePécresse)。他表示:“GE非常看好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装机的40%~50%。GE将持续投资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几个业务板块。只有在中国市场上实现领先,GE才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取得真正领先。”
收购阿尔斯通业务多点开花
GE自收购阿尔斯通后,成立了独立的可再生能源集团,一年来,可再生能源集团在业务板块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裴柯斯:GE完成收购阿尔斯通已经一年有余,在过去的一年中很欣喜地看到两个公司的团队已经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大团队,同时在业务扩展方面实现了共赢。GE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也曾表示,他对并购之后集团的现状非常满意。
从可再生能源业务来看,收购阿尔斯通后,GE在中国首先整合的是三个业务板块: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水电。我们是两方各有所长,GE此次整合其实是将两个公司优势互补。GE在陆上风电有所长,阿尔斯通主要业务板块在海上风电和水电,这两个公司的整合其实是丰富了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此外,在中国我们也在 整合两家公司的客户资源。整合后,GE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例如,阿尔斯通在水电领域在天津有制造基地,过去它只是为整个阿尔斯通的水电业务做零备件、组装和测试,与GE整合后,这个工厂现在陆续增加了订单,如为风电制造零部件,以及承担部分GE发电和油气部门的装配线任务。
其次是数字化的整合。原阿尔斯通各个工业板块的产品增加了GE的数字化元素。例如前不久,GE和三峡集团宣布即将在中国完成第一个数字水电厂项目,这是GE与阿尔斯通整合后互补的有力印证。
三方面举措捕捉风能市场机遇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国的风电行业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作为设备厂商,应怎么样迎接机遇与挑战?
裴柯斯:“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但也有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保证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这是最大的挑战。形成可观的规模效应、持续技术投入和革新、发挥数字化在工业转型中重要作用是GE降低风电度电成本的有效途径。
其次,目前中国的一二类风区已经被开发殆尽,并且遇到弃风限电的情况。“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开发低风速风区市场。对于GE而言,在新产品推介中也会去顺应这样的市场潮流。GE即将面市的新 型2.5兆瓦低风速风机,就是为四类及小四类风区特别设计,将大大提升低风速区域的风电场捕风能力和发电效率。
再次,GE也看到了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景,海上风电将是中国整个能源结构有效的补充。GE针对海上风电建设,推出了一款6兆瓦的直驱海上风机,在欧洲北海区域的装机容量已经达2吉瓦。今年夏天,GE完成了美国布洛克岛的第一个商业化的海上风电项目。希望通过与中国客户合作,把GE在欧洲海上风电成熟的项目经验、产品设计引入中国。未来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发电能力以及可靠性,将是GE在中国海上风电业务发展持续关注的要素。
在风电场数字化方面,GE有怎样的布局?
裴柯斯:中国风电行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的时代,风电投资者也不应该再忙于跑马圈地,而是要利用好每个风场,使之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GE基于Predix平台,从风电场的规划、选址、建设以及后期运维等,打造了一套“数字化风电场”的应用软件包。数字化风电场可为用户提高3%~5%的发电能力。近期,GE将有一个数字化风电场示范项目在中国落地。
收购LM公司以降低度电成本
GE收购艾尔姆风能公司(简称“LM公司”),对GE风能竞争力有怎样的提升?
裴柯斯:除了与阿尔斯通的横向整合外,GE也进行了风电的纵向整合。上个月,GE宣布以15亿欧元的估值收购全球最大的风机整机叶片制造商LM公司。并购的目的是持续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以驱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GE希望将LM公司的整机叶片设计、制造、构造能力与GE整个风机整机核心制造和系统控制能力进行整合。如果完成并购,GE将不再只是风机整机制造商,还将是风机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在并购的同时,GE也在与LM公司的终端用户进行业务沟通。
LM公司在中国有秦皇岛、天津、江苏三个生产基地,有超过2000名雇员。如果并购顺利,在明年年初GE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业务板块将迎来超过4000名的雇员。相当于GE中国雇员人数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