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电从补充能源发展到替代能源,风电“十三五”规划也将做出调整。记者从18日至21日举办的“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获悉,“十三五”整个风电乃至新能源产业发展将不再以规模为导向,更重视利用,还将建立相关的规划落实机制。
据了解,2015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1.29亿千瓦,今年1-8月增至1.4亿千瓦,但面临的各类问题也日益突出,多地面临风电消纳难题。相对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已步入新阶段,风电已经从可有可无的补充能源发展到替代能源阶段。随着风电开发成本不断下降,能源需求进入中低速增长,风电已经开始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此情形下,“十三五”风电规划编制思路也将有新的调整。
一是风电产业发展不再以规模为导向。“‘十三五’风电将不再只注重新建的装机规模,更要重视利用,不光要重视‘千瓦’,还要重视‘千瓦时’,特别是就近、就地利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处长李鹏表示,我国虽然装机增长迅猛,风电利用刚刚起步,2015年底风电发电量占我国发电量刚超过3%,如果未来不能突破5%,突破10%,最终达到占全部发电量20%到30%,整个风电产业就无法摆脱外部非议的“花瓶”角色。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国将会逐年统计发布省(区、市)市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标,以此监测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明确各市场主体和各省(区、市)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开发利用责任,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各级政府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我们也会部署和跟踪一批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试点项目,争取通过广泛的示范,为最终更大范围内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应用积累有效的技术和政策经验。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李鹏透露称。
二是促进成本下降和补贴退坡将成为贯穿整个“十三五”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非常快,而由于各种原因,风电成本下降速度相对较慢。业内人士指出,除了非化石能源外,新能源本身也有很强的替代效应。未来风电、光伏、光热发电谁的成本下降快,谁就能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能有更好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表示,我国风电正处于由替代能源向主体能源过渡的关键节点,亟须进一步推动风电行业布局优化、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尽早实现风电平价上网,推动风电尽快成为我国主力电源。
“风电成本还要在现在电价基础上再下降20%到25%,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时间窗口只有5-10年,如果做不到,这个行业就会很危险。”李鹏透露,为了加快补贴的退出,国家能源局最近也在深入研究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希望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确定补贴的额度,同时逐步减少对财政直接补贴资金的需求,现在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优化研究阶段。
三是要建立相关规划的落实机制。“规划的落地比编制规划本身更加重要。”李鹏介绍,一方面在规划目标制定上,采取有保有压政策,对于风电利用较好,不存在弃风限电的省份,将把规划目标作为最低目标,鼓励各省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于弃风限电比较严重的省份,还是希望“十三五”时期以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为主,在弃风限电得到有效解决之前,适当把握节奏,不要急于扩大风电建设规模,通过各类示范和深化体制改革尽快解决风电的消纳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简政放权,逐步建立风电产业发展的指标监测和考核机制。针对风电产业发展,能源局正在陆续建立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能源局从2013年到现在基本建立全产业链指标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电产业预警机制,下一步将风电建设运行情况和规划的滚动落实跟预警机制挂勾,及时对年度新增规模和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调整和引导,保障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十三五”海上风电还将保持积极稳妥推进。据悉,海上风电在“十二五”时期发展比预期慢,能源局通过技术实践积累经验,摸清了资源情况,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为下一步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绝不催促海上风电产业,希望整个行业积极稳妥发展。”李鹏解释道,海上风电不仅建设成本比较高,一旦出了问题维护的成本也比较可怕,特别是一旦出现批量事故,企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外一些国家和装备制造企业在海上风电也有过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