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特写|广东平海湾海上风电“护理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7  浏览次数:159
由秀屿区平海一级渔港码头向平海湾东南方约10公里,10台90多米高的海上风机,在鸬鹚岛旁的海域上高耸而立。只要启动程序,风机长达62米的叶片便会在海风中悠悠划出直径128米的大圈,由此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直达陆地。这就是我国东南沿海首座海上风电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

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安全、高效运行,由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运维人员组成的风电场“护理队”,几乎每天都要乘船出海,巡查消除缺陷、定期检查整改。这些“护理师”如何“望闻问切”,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天,我们跟随前往项目现场,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

“出海作业,注意安全!安全帽和救生衣必须穿戴好。”当天带队出海的是生产运营部副经理黄洪钧。登船前,他一边向我们交代注意事项,一边帮我们穿戴好安全帽和救生衣。

由于当天潮位较低,体型较大的运维船无法停靠码头,我们只能先乘坐小渔船到达渔民搭建的渔排上,再借助渔排登上前往风电场的运维船。虽然乘上了大船,但越向平海湾驶去,船体摇摆得越厉害。但同行的运维人员说:“今天天气好,船算很平稳了。”

行船中,我们了解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于2012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2015年4月主体工程开工;今年1月份首台机组投产发电,7月24日10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首个全面建成投产发电的海上风电场。目前,风机正在进行最后消除缺陷工作。而负责消除缺陷工作的,正是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该部门共有15名员工,全部本科毕业,其中10人是90后。

“看!那就是我们风电场一期项目。马上就到了。”乘船约20分钟,黄洪钧指向不远处的一片海域说道。放眼望去,只见碧海之上,10台风机岿然而立,映衬天光云影,自成美景。

运维船在一台停靠有定位船的风机前慢慢停靠后,我们跟随运维人员跳上定位船。“定位船会根据需要在不同风机前抛锚定位,相当于临时操作平台,可以在这加工部分维修用的零件。”黄洪钧向我们解释后,便给同行的其余4名运维人员分工。当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给风机加装辅助变压器防水盖板,并对风机例行检查,相对轻松。

“海上天气变化快,维检工作受此影响较大。因此,每次出海我们都尽可能快干、多干。”黄洪钧说,只要风浪许可,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出海,对风机光缆连接、机头位置校准、爬梯安全导轨、滑环故障处理等各个细节进行巡视、维护;每3个月还会对风机做一次全面检查。“我们通常一次6人出海,每2到3人为一组,由运维船分别送抵任务风机后,各自工作。待当天任务全部完成后,再由运维船统一接回。”黄洪钧说,他们大多早上8点出海,收工时间因工作量而不同,早则下午五六点,晚则次日凌晨。而生产运营部没有出海的员工也没闲着,他们需要在陆地的升压站中控室监控各项数据,协调统筹前方工作。

周翔是该公司生产运营部专责,有近8年的风机运维经验。我们在甲板上戴好手套、扣好安全绳索后,跟着他沿爬梯攀上风机塔基。

风机的塔基用黄色油漆涂饰,配有柴油发电机、生活舱等设施。一旦大陆电网停电,柴油发电机便自行发电,以保证风机正常运转;生活舱类似于集装箱,约8平方米的空间内挤满了床铺、橱柜、办公桌、方便面、应急装备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摆满办公桌的矿泉水瓶。周翔告诉我们,夏天炎热,加上他们工作的塔筒、机舱等地温度基本在50℃,每天他们都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实际上,生活舱的主要功能并非日常休息,而是应对恶劣天气。当突遇变天,船舶无法靠近风机时,风机上的作业人员只能先在生活舱中过夜等待。

顺着塔基的扶梯,我们来到塔筒底部。这里安置有塔基控制柜、开关柜、变压器、电池柜、电源柜等设备,是风机的“心脏”。周翔和队友娴熟地调试数据、检查线路。没两分钟,我们的衣服全部湿透了,人也有些焦躁,而他们仍旧有条不紊地继续工作。

检查完塔基设备,周翔和队友还需前往高达90米的机舱继续工作。塔筒内,一台不足1平方米的作业电梯负责运送人员到达机舱底层,但它一次只容得下两人落脚。我们依次跟随运维人员前往机舱。当电梯卷帘门落下,空间狭窄得无法侧身。近乎密闭的狭小空间、耳边嗡嗡作响的电梯噪音,让我们感到有些压抑。

大约5分钟过后,伴随强烈的一阵震动,电梯到达顶部。我们再次攀爬铁梯,方才到达机舱。相对于塔基,机舱内温度更高。检查中,周翔发现机舱散热装置的一个铁盖出现瑕疵。他和队友顾不上擦拭满头的汗水,便迅速投入工作,将其更换。“虽然风机是个大家伙,但是它的每个零件都得精细照顾才能安全运行。”周翔说。

在机舱内呆了大约10分钟,我们隐隐闻到一股馊味。周翔笑道,在风机上工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如此反复多次,衣服就会有股馊味。“因为年检,从8月8日起,风机已全部停工,现在机舱里的闷热只是太阳照晒产生的。”周翔告诉我们,风机运转时,位于机舱前方的主轴承可达100℃。为减少风能浪费,平日维修检查时,他们一般只提前2小时关闭风机。“那时进入机舱,真有些受不了!”

难耐的高温只是运维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复杂的线路排查、多变的海上天气以及狭隘空间带来的压抑、抢工期伴随的压力等,都是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

生产运营部中的90后员工郑忠武,于去年4月份入职,成了一名海上风机运维人。从初来乍到时的新奇兴奋,到一周后的枯燥无味,再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他告诉我们,一年多的工作时间让他一点点地理解和适应了海上运维人这份工作。“当然累啦!尤其是前阵子项目攻坚,我觉得自己是一睁开眼就工作,一闭上眼就睡觉。假期只想在床上多躺会。”他笑道,再累也得坚守。现在项目进入消除缺陷阶段,接下来会轻松一些。希望自己能跟着“老师傅”们尽快学到更多技能,更好地照看风机。

检测完机舱,已是中午1点多了,周翔、郑忠武和其他队友各自取了盒饭,在生活舱外就地而坐,他们说这样凉快。因为当天任务较少,午饭过后,他们利索地进行扫尾检查。将近下午4点,完成检测的他们登上了前来接应的运维船,收工返航。然而,他们一天的工作并未结束,当返回升压站后,黄洪钧还要召开例行的事后会,汇总当天的工作进展、总结当天的工作经验。

一天的跟随体验,我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头顶的烈日、呼啸的海风、摇晃的船体、密闭的空间……这些对于我们只是一次体验,而对于照看风机的运维人员而言,却是日常工作。

返航路上,极目远眺,广袤的海面呈现出不同的蓝色,碎金般的阳光跃动海面,海天之间,一片波光粼粼。

随着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投产运营,今年5月获得省发改委核准的二期项目正加紧进度。该项目毗邻一期项目,计划布置50台5MW大功率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该项目勘察设计招标结束,设计单位已进场勘探地质,预计明年3月首台风机基础打桩,力争2019年底前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届时,项目年上网电量约8亿千瓦时,等效满负荷小时数3486小时,风电场“护理队”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定位船在风机前抛锚定位。

运维人员在机舱更换设备。

运维人员整理生活舱。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