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五年之美:华锐风电打造最美海上风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2  浏览次数:100

  2010年6月,上海东海大桥迎来34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为当时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带去了清洁能源,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年后,这34台由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锐风电)提供的SL3000系列离岸型风电机组全部顺利走出质保期,于2015年12月进入后运维服务阶段。近日,由《风能》杂志与华锐风电共同举办的寻找“最美风电场”活动来到了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在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和业主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浩翰的带领下,探寻这座亚洲首个海上风电场的五年之美。

 

  据悉,上海东海大桥102MW风电场项目位于东海大桥东部海域,是欧洲以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于2009年3月20日开始吊装,2010年6月8日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并网发电,2010年8月31日全部完成风电机组试运行考核验收,2010年9月1日机组进入质保期,2015年11月30日质保期结束,2015年12月1日进入为期两年的后运维服务阶段。在参观调研中,风电场的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风机的高稳定性运行、运维人员尽职尽责的服务精神以及业主与华锐风电的紧密合作共同实现了风电场顺利运行的“五年之美”,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最美风电场”荣誉的获得实至名归。

   创造之美:成功建起亚洲首个海上风电场

  能第一个“吃到螃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华锐风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高耸风机承载、抗拔、水平移位的技术难题,项目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整机吊装技术——“岸边基地组装、海上整机吊装”的吊装方法,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创造了一个月内在工装船上组装10台、海上吊装8台的记录。这一技术的成功经验也为未来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树立了标杆。

  “当时海上风电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每一个步骤的差错都可能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比如说风机基础建设,如果没有可靠准确的海底地质勘探,那么重几百吨的风机将有可能发生倾斜,沉入海底,损失将达数千万。”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浩翰介绍说。

  除了安装难题的创造性解决,华锐风电3MW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套技术开发及规模化应用,是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的又一创造之美。据了解,为了克服风机在海上维修要求条件高、易受盐雾腐蚀、接入电网后的运行稳定性易受干扰,及我国海上特有的台风天气影响等难题,华锐风电研发采用了紧凑型风电机组驱动链及载荷分流技术、风电机组内设置大部件单元自维修系统、机舱换热防盐雾腐蚀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有些甚至达到了国内首创和全球首创,机组整体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5年实战考验中,华锐风电34台3MW风电机组全部安居海上,表明了华锐风电在海上风电中的整体实力。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指出,“在成功的研发和运行经验基础上,我们在东海大桥二期工程中成功安装了1台SL5000/128离岸风电机组,目前已成功运行3年,年平均可利用率达95.16%,平均利用小时数达2296小时,累计上网电量超过5200万千瓦。未来,基于智慧风机理念,我们还将推出新一代SL5.X系列智慧风机,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进程。”

   运维之美:98.52%可利用率成绩亮眼

  在参观中,华锐风电海上运维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锐风电东海大桥项目现场总代樊立王介绍,运维之初,我们在管理、人才、物资供应和实际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为此,公司管理团队紧急进行人才储备和培训,并建立了“公司备件中心-区域备件中心-现场库房”三级备件供应线,随时探讨交流、总结经验,一支高素质的运维团队和物资供应体系迅速建立起来。

  目前,凭借着早期陆上运维经验的积累和7年海上运维经验,华锐风电已经形成了高水平的海上运维工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东海大桥现场共培训海上运维技术人员300人次,其中培养现场总代表30人,培养现场大班长80人。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储备了人才。在管理上,建立了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小组工作制、机组责任制管理等制度,并推出了“计划运维”理念,优化运维模式,实现了团队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运作。此外,注重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风机随季节性变化的出力规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量化,并作为后期设计、评估、管理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了设备综合利用的最大化。

  华锐风电精心打造的运维团队带来的是数据之美:34台风机顺利走出质保期,并与业主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后服务协议,从而迎来了华锐风电首个海上运维订单。据统计,风电场进入后运维服务5个多月以来,项目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了98.52%,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合作之美:带来13亿千瓦时绿电

  从风电场的初期建设到稳定运行,一路走来,也见证了项目建设各方的合作之美。据风场项目负责人介绍,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其长期稳定的运行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项目初期,在确定技术方案后,业主、监理、华锐和安装部门紧密的配合,全程把控和检查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了风电机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的完美效果。于此同时,项目得到了上海市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电网接入系统与风电场同步建设,项目建成后即并网成功,保证了风场效益。这一合作模式,为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运维船只问题上,业主为我们出了不少力。”王敬利介绍。海上运维中,由于运维船只需要符合海事、渔政部门的共同监管,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工作和生活等设施,船只配备要求高、难度大。了解情况后,业主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协助,迅速解决了问题。

  业主对华锐风电也提出了赞誉,业主表示,进入发电运营后,华锐风电风机的高稳定性和运维人员的尽职尽责,实现了风场发电量逐年增加,运营收效超过了预期,保证了风场的收益。据了解,5年中,项目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2082.4小时,累计发电量达到13.29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为10万户居民提供了绿色电力。

  首个亚洲海上风电场的成功建成和顺利运行,带来的是创造之美,经验之美,探索之美,推动了华锐风电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迅速成长,也为未来中国海上风电事业的快速发展铺就了一条成功的海上风电之“路”。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